八堡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堡圳map

23°48′00.1″N 120°39′27.1″E

Quick Facts 八堡圳, 概要 ...
八堡圳
 中華民國臺灣)圳道
Thumb
八堡一圳
概要
其他名稱施厝圳、濁水圳
官方名稱八堡圳
隸屬單位彰化農田水利會
創立者施世榜、林先生、黃仕卿
灌溉區域 臺灣彰化縣
興建時間1709年
完成時間1719年(清康熙58年)
攔取水源濁水溪
興建費用95萬兩[1]
Close
Quick Facts 八堡圳取水口, 位置 ...
八堡圳取水口
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
Thumb
左側引水道分成五閘、八閘之取水口,五閘是流回濁水溪與莿仔埤圳,八閘是原本可流入右側渠道,但現已封閉;右側渠道為八堡圳,其水源引自集集攔河堰所截濁水溪水。
位置彰化縣二水鄉鼻子頭段小段25-1、24-44地號(舊地號,重測後為彰化縣二水鄉八堡圳段248、246地號)
建成時間日昭和年間
公眾參觀參觀費用:免費
官方名稱八堡圳取水口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水利設施
詳細登錄資料
Close
Thumb
林先生廟牌樓。

八堡圳,或稱八保圳,位於臺灣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早開鑿的水圳,也是至今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濁水圳」,但常被稱為「八堡圳」。

一般將八堡圳與臺南通垺圳和新竹隆恩圳,一起並稱為「臺灣三大古老埤圳」。

沿革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世榜於半線地區(今彰化縣)引濁水溪之水築圳,工程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完工[2]:18。該水圳從番界濁水莊(今名間鄉濁水村)取水,之後在二水鼻仔頭截源入圳[2]:18。據說八堡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位老翁來見施世榜,給予水利圖說;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果然成功。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茲紀念。

這條水圳最初名為「施厝圳」,道光年間《彰化縣志》以前的文獻皆使用此名稱[2]:18。水圳落成時該地尚未有「保(堡)」的設置,是日後設立彰化縣並在其下設「(堡)」[註 1]後,才因為灌溉八保(堡)[註 2]之故取名八保(堡)圳。

紀念

二水鄉每年舉辦的「跑水節」就是紀念林先生、施世榜、黃仕卿這三位建立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引水源頭

過去只在濁水溪邊的「香圓腳水門」引入水源,經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在集集攔河堰興建後,改由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北端進水口取水,經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門」再入原水道。[3][4]

今入八堡圳後分八堡一圳幹線長33公里,有支線14條、分線24條;八堡二圳幹線長29公里,有支線17條、分線19條。[5]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