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勒186f(英語:Kepler-186f)是一顆環繞紅矮星開普勒186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492光年[3][4][5]。該行星是第一顆在太陽以外恆星旁發現的適居帶內半徑與地球相若的系外行星。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凌日法偵測到開普勒186f和另外4顆距離母恆星更近,且半徑都稍大於地球的系外行星[4]。天文學家耗時3年分析資料找到了開普勒186f存在的訊號[6],最初於2014年3月19日在研討會上報告這項發現[7],並且在當時有部分細節在媒體上報導[8][9]。相關發現的論文發表於期刊《科學》後不久[1]於同年4月17日向社會大眾全面公開[2]

More information 太陽系外行星, 母恆星 ...
Kepler-186f[1][2]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開普勒186f想像圖,它是一顆位於母恆星適居帶內的類地系外行星[1][2]
母恆星
母恆星 開普勒186
星座 天鵝座
赤經 (α) 19h 54m 36.651s
赤緯 (δ) +43° 57′ 18.06″
距離492 ly (151 pc)
物理性質
半徑(r)1.11 R🜨
輻射功率(F)0.32 🜨
軌道參數
半長軸 (a) 0.356 AU
公轉週期 (P) 129.9459 d
軌道傾角 (i) 89.9°
發現
發現時間 2014
發現者
發現方法 凌日法
發現地點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
發表論文 已發表論文
其他名稱
KOI-571.05
Close

軌道性質

Thumb
開普勒186行星系與太陽系比較(2014年4月17日資料)[4]

開普勒186f的軌道週期為129.9天,[2][4] 其軌道半徑是地日距離的36%;因此在這個距離無法確認它是否被母恆星潮汐鎖定[1]。因為母恆星的光度並不高,開普勒186f接收到的輻射通量只有地球的32%。該星球位於適居帶中,但位處其邊緣[4],與太陽系當中的火星位置類似[1]

質量、密度和組成

開普勒-186f的半徑較地球大約11%[2][4]。其質量、密度與位置未知;如果該星球全由鐵組成,質量預估0.32 M─3.77 M(全為水或冰的狀態);如果組成與地球相近(1/3鐵、2/3矽組成的岩石),質量有可能會是1.44 M。由組成的厚重大氣層被認為不可能在半徑小於1.5 R的行星形成。年輕的紅矮星輻射的極紫外線量遠高於年老紅矮星,因此行星的原始大氣可能會在紅矮星輻射大量極紫外線時遭到光致蒸發,使大氣層中大量的氫和氦經由流體動力質量流失英語Hydrodynamic escape被剝離[1]

SETI協會調查目標

截至2014年4月17日,天文學家嘗試使用艾倫望遠鏡陣接收來自開普勒186的無線電波約1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這期間並未接收到任何被認為和外星智慧生命科技相關的訊號。然而,如果輻射源是輻射各同向性,這樣的電波就需要至少阿雷西博天文台10倍接收能力的望遠鏡才能接收到[6]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