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的第二本小說《摩洛克或這個外邦世界(英語:Moloch: or, This Gentile World)》,寫於1927–28年,起初他借用了瓊的名字作為作者[19]。瓊的一位追隨者羅蘭德·弗里德曼(Roland Freedman)表示願意為瓊的小說支付稿酬,於是瓊每周將米勒寫好的作品拿給這位富人,並謊稱是自己寫的。[20]。這本書直到1992年才出版,此時距離作品完稿已有65年,而且米勒也已經離開人世12年了[21]。米勒在這段時間寫的第三本小說《瘋狂的公雞》也沒有在他生前出版。這部小說原名《可愛的女同性戀》,(以及後來的小說《Nexus》)講述了瓊與藝術家馬里恩(Marion)之間的親密關係,在書中,瓊把馬里恩的名字改為讓·克倫斯基(Jean Kronski)。從1926年到1927年,克倫斯基與米勒及瓊住在一起,此後,她與瓊離開了米勒,前往巴黎,這段經歷讓米勒很難過。米勒因此懷疑她們之間有同性戀關係。結果這兩人在巴黎時相處並不融洽,僅過了幾個月,瓊就再次回到了米勒身邊[22]。而克倫斯基在1930年自殺身亡[23]。
巴黎歲月(1930-39)
1928年,米勒與瓊在弗里德曼的資助下前往巴黎進行了一次長達數月的旅行。某一天,米勒在巴黎街頭偶遇了另一位作家羅伯特·塞維斯(英語:Robert W. Service)。他日後在自傳中回憶起這段偶遇:「我們倆很快聊起了小說。他開始嘲諷巴黎拉丁區的浮誇以及那些奇怪的雜誌。」[24]。1930年,米勒單獨一人移居巴黎[25]。此後不久,他開始寫作《北回歸線》[26]。他在巴黎的第一年生活比較窘困,但不久他遇到了阿內絲·尼恩,後者與丈夫雨果一起竭力資助米勒的創作,甚至幫他負擔了蘇拉特別墅18號的房租。尼恩不久就成為他的情人,並於1934年用奧托·蘭克的錢幫助米勒出版了《北回歸線》[27]。尼恩也經常在她的文字中提及米勒與妻子瓊之間的關係[25]。1934年末,瓊通過代理人與米勒在墨西哥城辦理了離婚手續[28]。
1959年,米勒寫了一個短篇小說《梯子腳邊的微笑》(The Smile at the Foot of the Ladder),他稱之為「最奇異的故事」。
1963年2月,米勒搬到了洛杉磯太平洋帕利塞德Ocampo Drive444號,在那裏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17年[51]。1967年,米勒迎娶了第五任妻子日本歌手Hoki Tokuda(日語:ホキ徳田)結婚[52][53]。1968年,米勒在《作家和編輯抗議戰爭稅宣言(英語:Writers and Editors War Tax Protest)》上簽字,號召民眾通過拒絕納稅來抵制越南戰爭[54]。在搬到Ocampo Drive後,他經常邀請當時的藝術名流和作家等到家中聚會。為他準備宴會的廚師和管家是一位名叫Twinka Thiebaud的年輕模特,並收集了許多米勒在宴會中的談話[55]。這些談話內容在2011年被再次編輯並發行[56]。
1961年美國出版社Grove Press出版了米勒的《北回歸線》,這引發了美國反色情法對作品的審查和封禁。美國最高法院在「Grove訴Gerstein案」中,援引了「賈科貝里斯訴俄亥俄州案(英語:Jacobellis v. Ohio)」巧合的是,該案於1964年的同一天作出判決)的法理,推翻了州法院判決,宣佈米勒的這一偉大作品並非淫穢文字,而是正當的文學作品。這一判決也成為美國性革命運動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而埃爾默·蓋茨(英語:Elmer Gertz)因為在伊利諾斯州出版該小說的案件中為米勒成功辯護,成為米勒一生的好友,他們兩人的書信往來也在後來被編輯出版[64]。經過這次最高法院的訴訟之後,Grove出版社在1964-65年間陸續出版了之前也被禁的其他幾部作品:《黑色的春天》、《南回歸線》、《克里奇的平靜日子(英語:Quiet Days in Clichy (novel))》、《殉色三部曲》等[65]。另外,《北回歸線》、《黑色的春天》及《性愛之旅》等作品中的部分節選片段早在1959年就由新導向出版社(英語:New Directions Publishing)結集出版[66][67]。
羅伯特·辛德爾(英語:Robert Snyder (filmmaker))導演的四部紀錄片:《亨利·米勒奧德賽》(The Henry Miller Odyssey,片長90分鐘)、《亨利·米勒:在寫作中反思》(Henry Miller: Reflections On Writing,片長47分鐘)、《亨利·米勒閱讀及沉思》(Henry Miller Reads and Muses,片長60分鐘)以及《亨利·米勒:繪畫就是再愛一次》(Henry Miller: To Paint Is To Love Again,片長60分鐘,辛德爾死後上映的遺作,講述米勒的水彩畫創作)。上述四部電影都由米勒親自出演本人。
Stuhlmann, Gunther, editor. A Literate Passion: Letters of Anaïs Nin and Henry Miller, 1932–1953,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7. ISBN0-15-152729-6
Dearborn, Mary V. 『『The Happiest Man Alive’』: A Biography of Henry Mill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1. ISBN0-671-67704-7
Ferguson, Robert. Henry Miller: A Life,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1. ISBN0-393-02978-6
Kraft, Barbara. Last Days of Henry Miller, New York: Hudson Review, 1993.
Jong, Erica. The Devil at Large: Erica Jong on Henry Miller, New York: Turtle Bay Books, 1993. ISBN0-394-58498-8
Fitzpatrick, Elayne Wareing. Doing It With the Cosmos: Henry Miller's Big Sur Struggle for Love Beyond Sex, Philadelphia: Xlibris, 2001. ISBN1-4010-1048-2[自述來源]
Brassaï. Henry Miller, Happy Roc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2. ISBN0-226-07139-1
Masuga, Katy. Henry Miller and How He Got That Wa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978-0-7486-4118-5
Masuga, Katy. The Secret Violence of Henry Miller, Rochester, NY: Camden House Publishing, 2011. ISBN978-1-57113-484-4
Turner, Frederick. Renegade: Henry Miller and the Making of Tropic of Cancer,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1. ISBN978-0-300-14949-4
UbuWeb Sound: Henry Miller (1891–198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ith links to MP3 files of "An Interview with Henry Miller" (1964), "Life As I See It" (1956/1961), and "Henry Miller Recalls and Reflects"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