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亞當·魏斯豪普特(德語:Johann Adam Weishaupt發音:[ˈjoːhan ˈaːdam ˈvaɪ̯s.haʊ̯pt];1748年11月6日—1830年11月18日[1][2][3][4]),德國哲學家,光照派創始人。

Quick Facts 亞當·魏斯豪普特, 出生 ...
亞當·魏斯豪普特
Thumb
1799年肖像
出生Johann Adam Weishaupt
(1748-02-06)1748年2月6日
 神聖羅馬帝國巴伐利亞選侯國因戈爾施塔特
逝世1830年11月18日(1830歲—11—18)(82歲)
 德意志邦聯薩克森-科堡-哥達哥達
學派經驗主義
主要領域
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
Close

早年

魏斯豪普特出生於巴伐利亞選侯國治下的因戈爾施塔特[1][5],其父喬安·格奧爾格·魏斯豪普特因戈爾施塔特大學法學教授,在他五歲時去世[5],之後由同為因戈爾施塔特大學法學教授的教父喬安·亞當·馮·艾克斯塔特撫養[6][7]。艾克斯塔特支持克里斯蒂安·沃爾夫的學說[8],他的啟蒙思想對魏斯豪普特造成了深遠的影響。魏斯豪普特7歲時開始在一間耶穌會學校接受正式教育[1],後來就讀因戈爾施塔特大學,1768年畢業[9],獲法學博士學位[10]。1772年魏斯豪普特也成了因戈爾施塔特大學法學教授[11],次年與Afra Sausenhofer結婚[12]

創立光明會

1776年5月1日,他在巴伐利亞創立光明會。其創立宗旨眾說不一,一說為尋求社會公平和自由[13],一說是為了反抗宗教、推崇理性主義。[14]

1777年魏斯豪普特被慕尼黑的共濟會會所吸納。他利用共濟會來招收自己的人馬,和阿道夫·科尼格一起推動了光明會的擴張。[13]

光明會為政府所不容,1784年卡爾·泰奧多爾將其封禁。魏斯豪普特失去了大學教職並逃離巴伐利亞。[13]

流亡生涯

薩克森-哥達-阿爾滕堡歐內斯特二世對其表示同情,並讓他在哥達安居下來。他在這裏寫下了一系列光明會文獻,如《巴伐利亞光明會迫害史》(1785)等。1830年魏斯豪普特在哥達逝世[1][2][3][4],比他的第二個妻子安娜·瑪利亞(Sausenhofer家族)和幾個孩子都活的久[2]。而光明會在被禁之後就很快解散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它在後世還有影響力。[1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