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简称《两岸服贸协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英語譯名: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或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1],簡稱CSSTA),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第四條,於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市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在臺灣,由於部分人士擔憂該協議可能使臺灣在經濟與政治上更受中國大陸操縱,加上民眾不滿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政策長期傾斜中國大陸,導致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與太陽花學運的發生,使該協議在台灣社會造成廣泛的爭議和討論,兩岸服貿協議因此被擱置至今。
依ECFA第4條「服務貿易」規定,兩岸同意在服務貿易早期收穫基礎上,於ECFA生效後六個月內就服務貿易協議展開磋商。兩岸服貿協議內容包括文本(即條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特定承諾表(市場開放清單)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及關於服務提供者的具體規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等3部分。協議文本包括4章共計24條條文,主要規範任一方政府所採可影響服務貿易之措施應遵守之義務,包括:透明化、客觀公正、避免不公平競爭、允許相關的資金移轉及原則上遵守最惠國待遇及國民待遇等。
協議涵蓋的服務貿易主要類別如下,具體開放範圍和程度各異(全文請參見上段提供的連結)。
簽署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分三次向立法院專案報告,分別在2013年4月25日[4]、5月2日(部分會議內容保密)[5]和5月30日[6]。簽署後於6月27日,行政院院會以准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條第2項通過服貿協議,並送立法院備查。此外,2014年3月29日,經濟部部長杜紫軍表示,過去行政院曾以小型、非公開的方式,與46個產業召開110場產業座談[7]。
2013年6月25日,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決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文應經立法院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服務貿易協議特定承諾表應逐項審查、逐項表決,不得予以包裹表決,非經立法院實質審查通過,不得啟動生效條款。」7月30日,立法院院會將服貿協議交付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等8個常設委員會聯席審查,內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國民黨立委江啟臣排定31日舉行2場公聽會,8月1日實質審查。7月31日,在野黨立委在公聽會質疑政府洽簽服貿協議未與業者充分溝通,江啟臣取消8月1日審查會,加開2場公聽會。8月5日,朝野黨團同意服貿審查要開20場公聽會,並邀各產業公會及工會代表參加後,才可實質審查。江啟臣已辦4場,其餘16場公聽會,由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的國民黨立委張慶忠、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各排8場。10月,張慶忠開完8場公聽會,民進黨團質疑是趕進度。12月20日,國民黨團質疑段宜康故意拖延服貿協議審查,協商達共識,公聽會要在2014年3月10日前開完。12月26日,張慶忠原排服貿審查會,經國民黨團力勸,發出開會通知約半小時後,又發出會議取消通知。
20場公聽會議題及時程:
反服貿黑箱民主陣線、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公民覺醒聯盟、律師賴中強、學者鄭秀玲等批評公聽會流於形式,在一星期內就排了8場公聽會,早、中、晚各三場,甚至以政令宣導的態度進行,沒有實質溝通。16場公聽會下來,公民團體與反對學者提出的意見並沒有得到官方的回應,政府的配套措施也沒有因而改變[28]。
2014年3月10日,最後一場公聽會如期舉行完畢。立法院朝野爭取主持審查會。內政委員會召委、民主進步黨立委陳其邁先在12、13日排審服貿協議,數度發生衝突,接着召委張慶忠排定17日、19日及20日3天共4次審查會。3月17日,審查會中,朝野黨團為爭奪主席台數度發生推擠衝突。混亂中,張慶忠搶奪麥克風逕行宣告開會,宣稱服貿為「行政命令」,因審查超過3個月,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應視同已審查,送院會存查即可,並宣佈散會。3月18日,在野黨團要求重新審查服貿協議,阻止立法院之院會進行。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民間團體晚間在立法院外舉辦抗議大會,抗議國民黨將服貿協議送院會存查,以學生為主的抗議民眾晚間約9時左右衝進立法院,佔據議場(此事稱為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場外也陸續聚集大批學生及民眾聲援。
題目 | 支持/贊成/應該 | 不支持/不贊成/不應該 | 沒意見 |
---|---|---|---|
政府應不應該退回已經簽署的服貿協議? | 63% | 18% | 19% |
支不支持學生佔領行政院的抗議行動 | 30% | 58% | 12% |
對於此次事件,警方強制驅離的行為贊不贊成 | 35% | 56% | 9% |
支不支持學生繼續佔領立法院 | 51% | 38% | 11% |
學生佔領行政院後,總統應該出面與學生溝通 | 83% | 10% | 7% |
(有效樣本:866位20歲以上臺灣民眾 ; 抽樣誤差:95%信心水準下±3.3個百分點;拒訪率:18.1%)[29]
題目 | 支持重新逐條審查 | 不支持重新逐條審查 | 沒意見 |
---|---|---|---|
你支不支持重新逐條審查? | 74.11% | 14.15% | 11.74% |
臺灣有政界和民間商業人士對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持正面看法。他們主張,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對臺灣實則有利,因中國大陸開放給臺灣的產業項目均高於世界貿易組織協議的開放程度,並且允許中國大陸的企業與企業主來臺,有助於增加臺灣的就業機會、改善臺灣勞工的勞動條件、處境以及待遇,增加臺灣服務業的良性競爭。而允許臺灣企業登陸部署中國大陸的服務產業,則打開自由貿易的機會之窗[33]。
主要反對的質疑聲音是出現在臺灣政壇與民間,所衍生的質疑如下:
主要反對的質疑聲音是來自擔憂中國大陸資金進來炒高本地房地產、香港特區化、大多數反對的聲音擔心中國大陸幹部及老闆進來對臺灣人做管理、即將畢業的臺灣學生認為服貿將高度增加他們未來創業的門檻、印刷出版業、物流業、倉儲業認為他們會不敵大型陸資削價競爭、美髮師認為他們會只能待在陸資連鎖美髮沙龍工作、一些媒體記者(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等)認為他們也會失業、一些聲音指稱大陸人會把家眷帶來臺灣長住,就像國府1949年遷台一樣,嚴重增加台灣貧富差距。
2014年3月18日晚間開始,抗議服貿協議黑箱運作的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之後引發一連串大規模衝突,衍伸成為期長達一個月的太陽花學運[113]。
2014年4月10日,美國彭博新聞網站的「彭博觀點」(BloombergView)刊登專欄作家皮賽克(William Pesek)的評論文章〈What Has Taiwan Gotten for Cozying up to China? Not Much.〉(台灣向中國靠攏奉承能撈到什麼好處?沒多少),表示:根據美國銀行的預測,簽不簽服貿,台灣的經濟成長僅是2.5%與2.9%的差別。台灣不簽服貿就會完蛋的說法,是言過其實的鬼扯。皮賽克認為,中國大陸的確是台灣最主要的貿易夥伴,台灣經濟也正面臨不少困境,但馬英九過去六年向中國大陸靠攏的立場,為台灣帶來的好處有限。從2008年馬英九主政至2013年底的數據來看,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約成長55%,低於南韓的75%,更遠不如歐盟的98%、俄羅斯的101%、美國的119%及澳洲的282%[124][125]。
總統馬英九2014年3月宣稱兩岸服貿協議若無法通過,會影響台灣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但4月美國接連兩位官員對台灣媒體表示相反意見。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金明4月10日表示,兩岸服貿協議爭議與 TPP 沒有直接關聯[126]。美國 APEC 資深官員王曉岷4月21日表示 ECFA 和加入 TPP 沒有關係,「我們只會問你要開放哪些市場,不是問你對大陸開放哪些市場[127]。」
2014年6月2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台灣地區想加入TPP,取決於北京和TPP成員是否願意讓台灣加入;參與經貿談判不是只有經濟考量,還包括政治成分,其他國家一定會認為這樣做不能破壞與第三方的關係[128]。但該訪問並未直接提及服貿[129]。
服貿協議在臺灣的爭議與其引發的太陽花學運產生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的議題。儘管朝野黨團、個別立委都先後提出不同草案,然而各方在條例內容甚至是法案名稱都無法取得共識,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因此未見下一步推動[130]。
2019年,民進黨提出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5之3條增訂案在立法院獲得通過。根據修法內容,兩岸協商簽署政治協議,應經立法院「雙審議」,並舉辦全臺公民投票通過後,才能簽署、換文,由總統公佈生效[130]。然而就此項修訂是否涉及規範服貿協議,則存在不同看法[131][13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