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硫丙酮(2,2,4,4,6,6-六甲基-1,3,5-三噻烷),也稱三聚硫代丙酮,是一種有機物,化學式為C
9
H
18
S
3
共價結構式為[–C(CH
3
)
2
–S–]
3
。該化合物可以被看作是1,3,5-三硫雜環己烷的衍生物,即一個碳原子和硫原子交替出現的六元環,每個碳再連接兩個甲基,由甲基取代所有的氫原子[3][1]

Quick Facts 三硫丙酮, 識別 ...
三硫丙酮
Thumb
IUPAC名
Hexamethyl-1,3,5-trithiane
六甲基-1,3,5-三噻烷
別名 三硫代丙酮
三聚硫代丙酮
trithioacetone
識別
CAS號 828-26-2
PubChem 13233
ChemSpider 12678
SMILES
 
  • C1(SC(SC(S1)(C)C)(C)C)(C)C
Beilstein 5-19-09-00119
性質
化學式 C9H18S3
摩爾質量 222.43 g·mol−1
密度 1.0660-1.0700 g/mL[1]
熔點 21.8℃[2]
沸點 107℃(10 mmHg)[1]
折光度n
D
1.5390-1.5430[1]
危險性
GHS危險性符號
《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籤制度》(簡稱「GHS」)中有害物質的標籤圖案
GHS提示詞 警告
H-術語 H315, H319, H335
P-術語 P261, P264, P271, P280, P302+352, P304+340, P305+351+338, P312, P321, P332+313, P337+313, P362, P403+233, P405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Close

該化合物是硫代丙酮(丙烷-2-硫酮)的穩定的環狀三聚物,而硫代丙酮本身是一個不穩定的化合物[4][5]。相比之下,與之類似的化合物三丙酮(2,2,4,4,6,6-六甲基-1,3,5-三噁烷,氧原子代替硫原子)是不穩定的,而單體丙酮(2-丙酮)本身是穩定的。

製備

三硫丙酮最早由歐根·鮑曼英語Eugen Baumann(Eugen Baumann)和E·弗羅姆(E. Fromm)於1889年通過硫化氫與丙酮的反應而合成[5]。在25℃、酸性、有ZnCl
2
催化劑的條件下,得到的產物是60%-70%的三硫丙酮,30%-40%的2,2-丙二硫醇,以及少量的兩種異構體雜質3,3,5,5,6,6-六甲基-1,2,4-三硫雜環己烷和4-巰基-2,2,4,6,6-五甲基-1,3-二硫雜環己烷[5]。該產品也可以通過烯丙基異丙基硫醚(3-異丙硫基丙-1-烯)的熱解來獲得[6][7]

反應

三硫丙酮在500-650℃和5-20 mmHg下熱解產生硫丙酮,可通過−78℃的冷阱收集。

Thumb
三硫丙酮(左)和硫丙酮(右)通過熱分解/聚合可互相轉化

用途

三硫丙酮存在於一些香料中。其FEMA編號為3475。[8][9][10][11]

毒性

小鼠口服LD50為2.4 g/kg。[8][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