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子日軍射擊場,或稱台南陸軍射擊場,為台南市北區日治時期存在的一個軍事設施,作為日本陸軍射擊練習場,興建於1907年,呈西北—東南向,長約1.2公里。靶溝位於自強新村和慈光十三村之間,2006年,因眷村拆除而被發現。在當地居民提報後,2008年,將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登錄為考古遺址。之後陸續於附近挖掘調查,再發現了延伸的靶溝遺構及清代三合土[1],2018年,將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登錄為歷史建築。其出土紅磚、三合土構造物、瓦片、碗片、子彈等物品[2]

Thumb
三分子日軍射擊場計劃圖
Quick Facts 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 位置 ...
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
Thumb
位置台南市北區林森路三段140巷67號東側
官方名稱原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靶溝遺構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軍事設施
評定時間2018年12月5日
詳細登錄資料
Close
Quick Facts 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 位置 ...
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
Thumb
位置臺南市北區重興里慈光十三村與自治新村之間
官方名稱三分子日軍射擊場遺址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考古遺址
登錄種類:考古遺址
評定時間2008年1月3日
詳細登錄資料
Close

戰後雖然在射擊場上方,興建眷村和學校,但仍可從街道走向大致看出射擊場的位置。目前部分眷村已蓋建成國宅大樓,其餘空地也計劃興建大樓,而臺南美國學校原址計劃做為開元轉運站

設置沿革

日軍在台南的射擊場,最早在1897年設置於台灣府城大東門外的竹篙厝(可見於台灣堡圖,今 忠孝國中附近),由於場地狹小,需興建新的射擊場。原計劃設置大南門外,但因墳墓遷移困難,後來選則設置在三分子[3]。此地位於柴頭港溪西側,地勢較高,在清代即為駐軍練武處,俗稱「旗兵山」,射擊場設置後,改稱為「打靶山」[4]

二戰後使用

  • 1945年,由國民政府接收,此地持續作為射擊場使用。
  •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後,為安置大量人口,逐漸在射擊場上興建眷村。
  • 1951年,因應韓戰爆發,大批美軍及相關人員進駐。
  • 1955年,在開元路興建臺南美國學校(Jonathan M. Wanwright High School)。
  • 1976年,臺南美國學校關校。
  • 1970年代,挖射擊場東南側末端的土,建設中山高速公路[4]
  • 1981年,興建慈光十三村,為射擊場上的最後一批眷村。
  • 2003年,開元路北側眷村拆除,改建為長榮新城
  • 2018年,靶溝因連日大雨而積水,導致部分遺構崩壞[5]
More information 名稱, 興建年代 ...
射擊場上設施(由西至東)[6]
名稱 興建年代 現況
光復新村 1953年 原地改建為長榮新城國宅

2003年完工

樂群新村 1960年
富台新村 1953年創建

1978年改建

台南美國學校 1955年 僅存部分圍牆
自強新村 1959年 2007年拆除
果貿二村 1959年 原地改建為果貿二村國宅

1996年完工

自治新村 1951年 2006年拆除
慈光十三村 1981年 2009年拆除
Close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