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龍屬名Macrocollum)是黑水龍科蜥腳形亞目恐龍的一個,生存於晚三疊世諾利階早期)的巴西,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龍之一。[1]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長頸龍屬
化石時期:晚三疊世225 Ma
Thumb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科: 黑水龍科 Unaysauridae
屬: 長頸龍屬 Macrocollum
Müller et al., 2018
模式種
伊氏長頸龍
Macrocollum itaquii

Müller et al., 2018
Close

發現

長頸龍於2012年在巴西南里奧格蘭德州燭台組英語Candelária Formation, Paraná Basin的瓦赫霍茲(Wachholz)地區發現,[2]並在2018年12月21日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屬名取自希臘語μακρός(長的)和拉丁語collum(頸),指該動物修長的頸部。種名致敬聖瑪麗亞聯邦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Centro de Apoio à Pesquisa Paleontológica da Quarta Colônia of the Federal University of Santa Maria,縮寫:CAPPA/UFSM)的主要創辦者之一約瑟·伊塔基(José Jerundino Machado Itaqui)。[1]

描述

像大多數早期恐龍一樣,長頸龍體型較小、雙足步行

Thumb
伊氏長頸龍骨骼重建,已知材料為白色,未知材料為暗灰色。

已知長頸龍遺骸保存相對完好。正模標本由幾乎完整、關節連接的骨骼組成。兩個副模標本英語Paratype皆為關節連接的骨骼,其中一個缺少顱骨頸椎序列。[1]在研究沉積擠壓作用對早期蜥腳形亞目髂骨形態的埋藏學影響時,使用副模標本之一(CAPPA/UFSM 0001b)的髂骨作為模型。[3]

長頸龍可根據獨特特徵組合(如顱骨)區別於所有其它已知蜥腳形亞目,包括被前頜英語Fenestra穿透的眶前英語Fossa (anatomy)及額骨/頂骨骨縫英語Fibrous joint#sutures處具有簡單平滑曲線的顳上窩內緣。[1]

分類

長頸龍與加卡帕里龍黑水龍皆被發現屬於黑水龍科[1]

古生態學

長頸龍生存於大約2.542至2.25億年前的晚三疊世諾利階,發現化石的巴西南部當時與非洲西北部相連。這段時間地球大部分陸地融合為超大陸盤古大陸,並分裂成北方的勞亞古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古陸[4][5]鈾-鉛(衰變)測年發現靠近模式產地的卡圖里塔組英語Caturrita Formation可追溯至大約2.542億年前,比發現最早期恐龍的聖瑪麗亞組英語Santa Maria Formation伊斯基瓜拉斯托組英語Ischigualasto Formation年輕不到1000萬年。[6]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