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薩爾茨堡音樂節(德語:Salzburger Festspiele),又稱「薩爾茨堡夏季藝術節」(以區別「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為每年七月最後一個周六在莫扎特故鄉——奧地利薩爾茨堡舉辦的連續五周的夏季音樂盛會,以演奏莫扎特作品為初衷[1]。
薩爾茨堡音樂節 | |
---|---|
Salzburger Festspiele | |
類型 |
|
時間 | 7月下旬-8月底 |
地點 | 奧地利薩爾茨堡 |
舉辦時間 | 1920年 |
舉辦頻率 | 一年一次 |
網站 | www |
薩爾茨堡音樂節由「國際莫扎特基金會」始創於1877年,1922年之後加入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1992年,劇院管理者、法學博士吉拉德·莫迪埃對音樂節曲目進行改革,直到近代,逐步加入穆索爾斯基、老約翰·施特勞斯、吉納斯特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馬勒、瓦格納、布魯克納等人的作品[2][3]。目前,音樂節的常態內容包括歌劇、話劇、電影、音樂會、芭蕾舞等項目,出演者則是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等國際一線樂團及其指揮者。此外,亦有一些獨奏會舉辦,由各領域的傑出獨奏家擔綱演出。
音樂節期間,薩爾茨堡音樂節大廳、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大學等場地都有活動舉辦[4]。
在卡拉揚監軍的年代,薩爾茨堡音樂節的演出曲目集中於莫扎特與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但也有少數例外,例如威爾第《法爾斯塔夫》(Falstaff)、貝多芬《費德里奧》等。
霍夫曼史塔的《每個人》自1920年以來逐漸成為藝術節保留曲目,尤其藝術節走向國際化的當代,薩爾茨堡民眾與藝術節的紐帶或是每年在大教堂廣場露天觀看一或多場免費的《每個人》[2]。
作家羅傑·沃恩在《卡拉揚傳》談及1983年薩爾茲堡音樂節的開銷[10]:
根據2017年的統計資料,薩爾茨堡音樂節的票券營收達27,000,000歐元之額,足以支應兩千八百名正職員工的所需。整個音樂節的年度產額則預估落在183,000,000歐元左右(按:僅薩爾茨堡地區)。據估算,音樂節的各級單位須向奧地利政府上繳約77,000,000歐元的法定稅額[11]。
德國慕尼黑的奧菲歐唱片(Orfeo Schallplatten)是薩爾茨堡音樂節演出實況的專門品牌,旗下的〈節日文件〉(Festspieldokumente)系列收錄了歷年音樂節具代表性的節目現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