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無現金社會

交易不使用現金的社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無現金社會
Remove ads

無現金社會無現金化社會(英語:Cashless society)是一種以數位資訊進行的交易,而並非以實體紙幣或硬幣進行交易(通常是電子貨幣形式)[1]。而無現金社會從人類社會出現的時候就存在了,基於以物易物或其他交換方式,無現金交易在現代也成為可能,舉凡信用卡借記卡行動支付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進行無現金交​​易等。

Thumb
消費者使用手機上的Apple Pay應用程式和Square讀卡機支付咖啡費用

歷史

使用非現金交易和結算的趨勢始於1990年代的日常生活,當時電子銀行服務開始流行。到了2010年代,數字支付方式在許多地區得到廣泛應用,例子包括貝寶(PayPal)這樣的中介機構,電子錢包系統如蘋果公司運營的Apple Pay,通過電子卡片或智能手機進行的非接觸式和NFC支付,以及電子賬單和電子銀行服務,都在被廣泛使用。[2]於這一年代,現金變得在一些歷史上極平常地以實體法償支付的交易中極不受歡迎;在某些情況下,大額現金受到懷疑對待,因為它在洗錢資助恐怖主義方面用途廣泛和易於使用,而且受到一些供應商和零售商的主動禁止,以至於產生了「向現金宣戰」的表述。[3][4]據報道,在2016年,英國每7人中就有1人不再攜帶或使用現金。[5]2016年美國用戶消費者調研(United States User Consumer Survey Study)稱,75%的受訪者偏好信用卡借記卡作為支付方式,而只有11%的受訪者偏好現金支付。[6]數字支付自VenmoSquare兩家公司於2009年成立以來可通過其服務或類似的方式進行。Venmo允許個人直接向其他個人轉賬,而無需取用現金。Square是一項允許主要是小企業從客戶那裡收款的創新服務。

Remove ads

衡量標準

付款方式占比

更多信息 國家和地區, % ...

衡量一個地區有多接近成為「無現金社會」的一個常見標準是無現金支付或個人間交易的數量。例如,北歐國家的銀行比大多數歐洲國家經辦更多的無現金交易。流通中的現金水平在兩個無現金交易衡量標準類似的國家之間可能存在很大差異。例如,丹麥流通中的現金量是瑞典的兩倍以上,且最大面額鈔票1000克朗的占比要高得多。

在2015-2016歐洲支付卡年鑑(European Payment Cards Yearbook 2015-16)所包括的33個國家中,每人每年的平均卡支付次數為88.4。相較之下,丹麥人每年平均進行268.6次卡支付,芬蘭人平均則是243.6次,冰島人375.5次,挪威人353.7次,瑞典人270.2次。這令北歐國家的卡支付高於歐洲國家均值2.5至4倍。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8]

流通中的現金數額

儘管無現金社會得到了廣泛討論,大多數地區卻正在增加貨幣供應。南非作為特例,其紙幣供應量波動較大,而瑞典則自2007年以來大幅減少了貨幣供應量。

韓國已決定於2020年結束硬幣作為法償(法定貨幣)的只能,屆時現金零錢將僅以複數單一小面額紙幣存在,即1000韓元(約合不足1美元)。[來源請求]

更多信息 國家和地區, 年均增幅 ...
Remove ads

無現金社會的優勢

降低經營風險和成本

無現金支付可以消除幾種風險,包括假幣(儘管被盜的卡片仍是一種風險),和針對現金的員工監守自盜、入室盜竊或搶劫。[10] 一旦業務實現完全無現金運作,物理安全、實體現金處理(從銀行提款、運輸、點算)的成本也會降低,缺乏足夠現金供找贖的風險也會降低。

交易速度

美國連鎖餐廳「甜綠」(Sweetgreen)英語Sweetgreen發現無現金運作的地點(顧客使用支付卡或該餐廳的手機應用)處理交易的速度快15%。[11]

消除高面額紙幣以減少犯罪活動

支持者所援引的無現金社會顯著優勢之一在於,洗錢逃稅、進行非法交易和資助非法活動的難度。[12]許多國家已經規管、限制或禁用比特幣等私人數字貨幣,部分是為了防範非法交易。高價值資產的存儲方式亦可為房地產古董,或大宗商品如鑽石黃金鉑金

一些人提出了一個「減少現金」體制:小面額紙幣和硬幣可用於日常匿名交易,但高面額紙幣將被淘汰。這將使得轉移大量價值所需的現金數量在物理上變得棘手,且更容易被發現。大面額鈔票對假鈔而言也是最有價值的。由於對納粹偽造鈔票的擔憂,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布只有面值為5英鎊或以下的鈔票可作法償[來源請求]1969年,美國聯邦政府宣布,面值超過100美元的紙幣仍將是法償(法定貨幣),但政府手中的所有紙幣都將銷毀,且今後不會再印刷此等面值的新鈔。美國上一次印刷此類鈔票是1945年。加拿大於2000年對1000加元鈔票採取了同樣的做法。瑞典在1939年和1958年印製了10,000克朗紙幣,但已宣布其在1991年12月31日後無效。新加坡最近宣布,他們將不再生產10,000新元鈔票。歐洲中央銀行宣布,下一版的歐元紙幣將不包括500歐元面值。

Remove ads

更好地收集經濟數據

相比進行昂貴的定期調查和對現實世界交易抽樣,從公民支出花銷收集的真實數據,可以幫助設計和施行從實際數據中推理出來的政策。有了記錄在案的交易,政府可以通過金融記錄更好地掌握資金的流動情況,從而能夠追蹤黑錢和國內發生的非法交易。[13]

消費者易於制定預算

隨着數字支付的使用,金錢交易便記錄在案。無現金支付便於跟蹤支出和記錄資金的流動。交易記錄可以幫助公民更有效地改善他們的花費預算。[14]

擔憂

隱私

數字化的經濟中,款項轉移將可被追蹤。交易可追蹤時,金融機構即可能獲得這些信息。[15]隨着這些數字痕跡的遺留,數字交易變得脆弱。此類交易令企業可根據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建立其個人檔案。伴隨各國邁向無現金社會,數據挖掘問題也應運而生。無現金交易隨某人發起支付在相關公司的數據庫中留下記錄,這些信息成為預測未來事件的一種方式。通過大量記錄,數據挖掘允許組織機構通過數據庫中的記錄編制個人側寫檔案。[16]

通過全數字化,這些從交易中檢索到的數據可以導致廣泛性的監控,個人可以被企業和政府追蹤。[17]這些記錄也可能因數據泄露黑客獲取和公之於眾。

對無銀行賬戶人群的排斥

實施無現金體制對某些人群形成(社會)排斥,如窮人、接近貧困的人、老年人非法移民年輕人[18][11]走向無現金社會的過程中,沒有掌握髮起數字交易的權力或知識的公民,將會被拋下。為了使用電子支付進行交易,公民需要持有一個可存放其金錢的銀行賬戶。[19]許多窮人沒有銀行賬戶。在美國,幾乎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全面的基本金融服務。[20]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數據,在年收入低於15,000美元的家庭中,近25.6%沒有銀行賬戶。[21]

對於老一輩,特別是對技術和數字應用不太熟悉的退休長者來說,他們會很難適應數字體制。[22]新加坡即是一個例子。作為一項智慧國家(Smart Nation)英語Smart Nation行動,新加坡已在向無現金系統邁進。在新加坡,至少有50萬65歲以上的老人,占新加坡總人口的14.4%。[23]新加坡的大多數老年人仍然使用現金作為他們唯一的支付方式,而無現金支付方式的整合為他們製造了一個障礙。由於不習慣數字化支付方式,解決諸如處理遺失卡片、忘記密碼以及管理開支等問題可能會給這些老人帶來潛在的麻煩。[24]

安全漏洞

當支付交易存儲在服務器上時,它增加了黑客未經授權入侵的風險[25]。金融網絡攻擊數字犯罪在轉向無現金時也形成了更大的風險[17]。許多公司已經受害於數據泄露,包括多個支付系統。[26]電子賬戶易受未經授權的訪問、資金轉賬或購買行為的侵害[16]

中心化控制

反對者指出,一個完全無現金的系統,除可跟蹤所有交易外,將令中央政府能夠:

  • 對每一筆個人間轉賬都徵收交易稅英語Financial transaction tax[27]
  • 消除以儲存現金規避負利率的手段。負利率被用於抑制儲蓄(當結合禁止以物易物、禁止比特幣私營貨幣和禁止儲存黃金等貴金屬時最為有效),從而遏制通貨緊縮。某些類型的資金可以設定「到期」時間,若非以特定方式或於特定時間使用,就會變得一文不值[27][28][29]。如果政府允許高通脹或允許其貨幣貶值,這對於現金亦可行。
  • 極權主義政權可以進行更有效的大規模監控,迅速阻止某些個人購買物品或賺取金錢[30]
  • 限制可用一定數額金錢購買的特定消費品類型(父母對零用錢同理)[31]
  • 當政府沒錢時,可以直接將市民戶口內的資金轉到政府/銀行手上(中國內地銀行有業戶聲稱突然戶口被清空,銀行未有解釋原因)。

過度花費問題

消費者對其每日通過刷卡交易花費的金錢數額的覺察程度,不如使用錢包中預算金額內的現金支付。[32]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