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題(法語:motif)是敘事中指在故事中重複出現、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 通過重複使用母題,可以幫助敘事(或文學)去表達主題或情緒。[1][2]
此條目翻譯自其他語言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一個敘事母題可以是圖像、寫作結構、 語言和其他敘述性元素。例如,長笛在亞瑟·米勒的劇作《推銷員之死》 中,是一個傳達的農村和田園詩般的概念的聲音母題。 另一個來自美國現代文學的例子是,來自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作品《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綠燈。
敘事中可以包括多個不同類型的母題。 在莎士比亞的劇作《麥克白》中,他使用了大量敘述性元素,並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母題。 例如,血和水的不斷重複的意象。 短語「美即丑,丑即美」(fair is foul, and foul is fair)在劇中反覆出現,代表了善惡觀念的融合。劇中還有「洗手」的中心母題,把演員的形象和動作結合在一起。
在一段敘事中,一個母題所構建的概念,可能以不同的目的服務於不同的作品。 例如,庫爾特·馮內古特,在他的非線性敘事作品,例如《五號屠場》和《貓的搖籃》中,經常使用主題來連接可能看起來被時間和空間分開的不同時間。[3]在美國科幻作品的邪典《銀翼殺手》,導演雷利·史考特使用的母題不僅可以建立黑暗陰影的黑色電影氛圍,而且還可以將情節的主題複雜性融合在一起。[4]在整部影片中,「眼睛」作為反覆出現的母題與不斷變化的圖像流聯繫在一起,有時甚至是粗暴地使用,以此質疑我們以及敘述者本身,對於準確地感受和理解現實的能力。[5][6][7]
運用
任何具有象徵意義的敘事元素都可以歸類為母題,無論是圖像、口頭或書面短語,寫作結構或寫作風格,還是其他元素,如聲音、動作或戲劇中的視覺元素。[8] 雖然它的概念可能看起來可以和「主題」(theme)相似[9],但一般來說,主題是抽象的,母題則是具體的。主題通常被定義為一個信息、陳述或想法,而母題是具有更大象徵意義的重複的概念。 換句話說,一個敘事的母題——一個詳細重複的概念——可以產生一個主題,但它還可以在敘事中的其他方面使用。[10] 儘管如此,這兩個術語之間的區別仍然很難去定義。 例如,術語「主題模式」(thematic patterning)已經被用來描述「反覆出現的主題概念」,如在史詩敘事《一千零一夜》中出現的「道德母題」。[11]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