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1540年—1611年),字希古,號懷琴,直隸桐城縣(今屬安徽省)人。中國明朝官員。

事实速览 張淳, 籍貫 ...
張淳
大明陝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籍貫直隸安慶府桐城縣
字號字希古
出生嘉靖十九年四月十九日
逝世萬曆三十九年
配偶娶尹氏
親屬(子)張士維、張士縉、張士繡、張士絅
出身
  • 隆慶元年丁卯科舉人
  • 隆慶二年戊辰科同進士出身
关闭

生平

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應天府鄉試第一百十七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捷戊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進士[1][2],被任命為永康知縣。之前已有七位縣令被當地百姓告倒。張淳到任後,清理積案,使吏民嘆服。他審判迅捷,鄉民裹一包飯即可結束訴訟,因此被稱為「張一包」。這也是稱讚他如包拯一般斷案神速[3]

後來,張淳以治行第一,原本可以擢升吏部,但因不合首輔張居正意,改任禮部儀制司主事,歷任郎中,因病去職。七年後,又被起用為建寧府知府。萬曆十六年(1588年)二月升任湖廣荊岳道副使[4],不久請告假歸鄉。二十一年二月起補浙江杭嚴道副使,期間妥善處理兵士騷亂。九月升官至陝西臨鞏道右參政[5][6]。後致仕歸,優遊林下二十餘年,以耿楚侗張甑山為師,羅近溪孫月峰劉芝陽、李漢峰、張洪陽為友,與方本庵吳觀我講學桐川會館,主張躬體力行,不尚虛無。卒年七十二[7]

家族

曾祖父張鐸;祖父張鵬,號東川,祖母胡氏;父張木,號琴川,母余氏。重慶下。弟張漸[8]

長子張士維(1557-1623年),字立甫,號恂所,以子秉文貴,封中憲大夫,撫州知府,贈廣東按察使。士維長子張秉文(1585年-1639年),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官至山東左布政使。第四子張秉彝(1593年-1667年),字孩之,號拙庵,監生。秉彝子張英,清康熙年間官至大學士。張英以降,家族六代共出進士十三人,其中翰林十二人。其中張英次子張廷玉,官至大學士,得以附祀太廟

次子張士縉。第三子張士繡,士繡子張秉貞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後降清,官至兵部尚書。第四子張士絅。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