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话因此明代以前的“合肥方言”面貌不可与今日合肥方言同日而语。 随着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在明朝被确立为国家官话标准语(即南京官话),合肥话的淮语性质逐渐确定。合肥虽处军事要地,却时常苦于兵乱,故合肥话的影响力一直不大。但清朝后期,合肥出身的重臣李鸿章积极主导洋务运动,在沿海各地新办新式工厂以及招商局,把合肥话带到部分沿海地区
廬江話合肥縣,改舊治廬江縣。唐代屬廬州府,兩宋屬無為軍,元代屬廬州路,明清屬廬州府。 廬江話屬淮語洪巢片,由於地處巢湖南岸,地近皖西南贛語區而較為遠離中原官話影響,相較於原廬州府治合肥的合肥話,保留了更多更為傳統的廬州方言特徵,在洪巢片內部獨具特色(如入聲分陰陽、陰平為高平調55)。 廬江話代表點(縣城城關順港鄉)音系如下:
江淮官话話爲現代標準漢語之基礎,北京官話被當作官話典範,於是有汉语言学者[來源請求]認爲江淮話應該和晉語一样獨立出官話,和吴语、粤语等為同層級。 江淮话的使用者约有7000多万,如果将其划出官话,其使用者将在中国语言中排第3位,仅次于官话、吴语[來源請求]。现今,江淮话
合肥市近年来,合肥不断加大交通建设,以改变区位和交通劣势,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 合肥已形成105公里长的 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并连接合肥-南京、合肥-徐州、合肥-安庆、合肥-阜阳、合肥-芜湖、合肥-六安等方向的7条高速公路,全面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络。 合肥是重要的公路枢纽之一。 206国道、 312国道、 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臺灣話話」字樣,更改為「閩南語」、「閩南話」。而解嚴之後,到了2021年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將把臺灣閩南語的名稱改為「臺灣台語」,並於2022年建議各機關應優先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為臺灣固有族群語言的官方書面名稱。 其他名稱尚有「學佬話」、「鶴佬話」、「河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