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 in articles
唇齒鼻音
唇齒鼻音
唇齒鼻音是輔音的一種,在國際音標的符號是⟨ɱ⟩,X-SAMPA音標的符號則是⟨F⟩。國際音標中的⟨ɱ⟩符號是在小楷拉丁字母⟨m⟩的右下方加上一個向左的勾。 唇齒鼻音的發音方式和雙唇鼻音的十分相似,唯一不同之處是唇齒鼻音發音時下唇不與上唇接觸,而與上排牙齒接觸。唇齒鼻音中唇和牙齒的位置和其他唇齒音基本
濁軟腭近音
濁軟腭近音
浊软腭近音是辅音的一种,它在国际音标中的符号是⟨ɰ⟩,在X-SAMPA中的符号则是⟨M\⟩。它是闭后不圆唇元音⟨ɯ⟩的半元音版本。 浊软腭擦音的符号⟨ɣ⟩(或加上低化符的⟨ɣ˕⟩)有时也用于表示软腭近音。 软腭近音的特点有: 調音方法是無擦通音/近音,即是將舌頭放近另一個調音部位,但不收窄聲腔,故此不會做成湍流。
, ḿ(带尖音符的m)是用于汉语拼音的拉丁字母,即阳平声调的m,注音符号为ㄇˊ。读作此音的汉字有“呒”和“呣”。 这个字母也用于赤道几内亚的布贝语(俄语:Bube_language)。 註: 附錄於若干字模集,但 GB2312 本身未修訂 參: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次閉後不圓唇元音
ɯ̞⟩(較低的[ɯ])或⟨ɤ̝⟩(較高的[ɤ])。 若與[ʊ]相比, 這個元音可以寫作中央化(英语:Mid-centralization)的閉後不圓唇元音 [ɯ],即ɯ̽。這亦等價於更複雜的表示法⟨ɯ̞̈⟩(較低且央化的[ɯ])。 然而,由丹尼爾·瓊斯和約翰·C·威爾斯(英语:John
字母(小寫字母),是衍生的拉丁字母,用於阿薩姆語、孟加拉語、北印度語、古吉拉特語、馬拉地語、尼泊爾語、奧里亞語和泰盧古語的羅馬化(以標音爲主)。 它由以仰月點修飾的字母M組成。 “”在ISO 15919和GENUNG或ALA-LC的幾種印度語音譯中使用。 它特別用在音譯“om̐”中,通常是轉錄的om或“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