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ev
常駐程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udev 是Linux kernel的設備管理器,主要管理/dev
目錄底下的設備節點。它同時也是用來接替devfs及hotplug的功能,這意味着它要在添加/刪除硬件時處理/dev
目錄以及所有用戶空間的行為,包括加載固件時。
udev的最新版本依賴於升級後的Linux kernel 2.6.13的uevent接口的最新版本。使用新版本udev的系統不能在2.6.13以下版本啟動,除非使用noudev參數來禁用udev並使用傳統的/dev
來進行設備讀取。
2012年4月,udev被合併至systemd。
概要
在傳統的Linux系統中,/dev
目錄下的設備節點為一系列靜態存在的文件,而udev則動態提供了在系統中實際存在的設備節點。雖然devfs提供了類似功能,udev的支持者也給出了很多udev實現得比devfs好的理由[2]:
運行方式
udev是一個通用的內核設備管理器。它以守護進程的方式運行於Linux系統,並監聽在新設備初始化或設備從系統中移除時,內核(通過netlink socket)所發出的uevent。
系統提供了一套規則用於匹配可發現的設備事件和屬性的導出值。匹配規則可能命名並創建設備節點,並運行配置程序來對設備進行設置。udev規則可以匹配像內核子系統、內核設備名稱、設備的物理等屬性,或設備序列號的屬性。規則也可以請求外部程序提供信息來命名設備,或指定一個永遠一樣的自定義名稱來命名設備,而不管設備什麼時候被系統發現。
系統架構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4年1月15日) |
udev系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 libudev函數庫,可以用來獲取設備的信息。
- udevd守護進程,處於用戶空間,用於管理虛擬
/dev
- 管理命令udevadm,用來診斷出錯情況。
系統獲取內核通過netlink socket發出的信息。早期的版本使用hotplug,並在/etc/hotplug.d/default添加一個鏈接到自身來達到目的。
命令格式
BUS 總線 KERNEL 內核名如sd* ID 設備id 如總線id PLACE
SYSFS{filename} 或 ATTR{filename}
PROGRAM 調用外部程序 RESULT 匹配program返回的結果 NAME
SYMLINK 連接規則
編寫規則
udev配置文件是/etc/udev/udev.conf,文件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項是指定udev規則存儲的目錄,形如udev_rules=「/etc/udev/rules.d」. 指定的目錄中存儲一系列以.rules結束的規則文件,每個文件處理一系列規則來幫助udev分配名字給設備文件並保證內核可以識別此名字。
規則文件由系列鍵-值對組成,鍵值對分兩類:匹配鍵(使用操作符"==","!="等)和賦值鍵(使用"=","+=",":="等)。匹配鍵判斷規則是否應被應用,賦值鍵可以被分配一到多個值。
有些常用的鍵已經有了固定的含義,這裡列舉出最基本的幾個。這也是基本規則之一,更多編輯規則請參見man udev頁。
- KERNEL - 匹配設備的內核名字
- SUBSYSTEM - 匹配設備的子系統
- DRIVER - 匹配設備驅動名
- NAME - 應當被採用為設備節點的名字
- SYMLINK - 一系列被作為設備節點替補名字的符號鏈接
常用鍵舉例:KERNEL=="hdb", DRIVER=="ide-disk", NAME="my_spare_disk", SYMLINK+="sparedisk"
作者
udev由Greg Kroah-Hartman和Kay Sievers共同開發,並得到Dan Stekloff等人的幫助。
參見
外部連結
- (英文)udev在kernel.org的主頁
- (英文)Kay Sievers寫的udev最近動態
- (英文)如何編寫udev規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udev問答集
- (英文)Gentoo的udev指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udev和devfs的對比
- (英文)Linux1394常見問題:在不同驅動器上創建設備節點要如何設置udev規則
- (英文)udev教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