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29號潛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陛下之UC-29號艇(德語:SM UC 29[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C-II型近岸布雷潛艇或稱U艇。它由漢堡的伏爾鏗船廠承建,於1916年7月15日新船下水,至同年8月15日交付使用。其全長49.45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400噸和480噸,艇載武器則包括三具魚雷發射管、六具水雷滑射槽以及一門88毫米口徑甲板炮。UC-29號入役後曾被部署至北海的第一潛艇區艦隊,並參與了大西洋潛艇戰。通過其七次巡邏,共直接或間接擊沉18艘協約國或中立國艦船,容積總噸累計為21909噸。1917年6月7日,UC-29號在瓦倫西亞島以西海域遭英國Q船帕加斯特號擊沉,造成艇內23名官兵陣亡,僅2人倖存。
UC-29號在遭到(帕加斯特號的)突襲後再未恢復
| |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船名 | UC-29號 |
下訂日 | 1915年8月29日[1] |
建造方 | 漢堡伏爾鏗船廠[2] |
船廠編號 | 68 |
下水日期 | 1916年7月15日 |
入役日期 | 1916年8月15日 |
結局 | 1917年6月7日在愛爾蘭西南遭英國Q船帕加斯特號擊沉 |
技術數據[3] | |
船級 | UC級潛艇 |
船型 | UC-II型(近岸布雷潛艇) |
排水量 |
|
船長 |
|
型寬 |
|
吃水 | 3.68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船速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米 |
乘員 | 3名軍官、23名水兵 |
武器裝備 |
|
注釋 | 潛沒時間48秒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7次巡邏 |
戰績 |
|
設計
1915年秋天,由於中立國美國的干預,U艇戰幾乎陷入停頓,導致德國廣泛開展《國際法》所允許的水雷戰,從而使布雷潛艇的需求量相應增加。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的開發部門留意到了這一點,遂以UB-II型為基礎,按照兼顧布雷效率和生產速度的要求,以41號工程的名義設計了UC-II型潛艇。為了彌補前型UC-I型的缺陷,UC-II型艇不僅更大,而且採用雙軸推進系統。然而,與前型最主要的區別在於,UC-II型艇重新運用了雙殼體結構。但它並非純粹的雙體潛艇,而是一種中間過渡型;因為外層沒有封閉耐壓殼體,而是作為鞍形水櫃附在上方。[5]
UC-29號是64艘UC-II型方案的其中一艘。這個亞型的艇體結構與UB-II型類似,但體積更大,全長為49.45米,並有3.68米的吃水深度;由於不再考慮鐵路運輸的裝載限界,舷寬也得以增至5.22米。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400噸和480噸。艇只採用兩台戴姆勒六缸四衝程500匹公制馬力(37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460匹公制馬力(340千瓦特)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1.6節(21.5公里每小時),水下6.6節(12.2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7節(13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9,260海里(17,15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53海里(98公里)而無需充電。其潛沒需時約為48秒,能夠在50米的深度下運作。[3]
作為布雷潛艇,UC-29號改將六具布雷滑射槽安裝在艇體前部,每具儲存井內的水雷數量增至3枚,即合共18枚UC200型水雷。布雷時只需將存儲井底部的蓋板打開,水雷便可憑藉自身重量滑入水中。[6]隨着滑射槽長度增加,艇體艏樓的上層建築被抬高,上層建築與司令塔之間的凹陷處布置了一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作為甲板炮。但由於位置相對較低,火炮甲板在惡劣海況下很容易被涌浪淹沒。此外,UC-29號還裝備有三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這極大提升了潛艇的攻擊能力。其中艇艏兩具外置在兩側、艇艉一具則為內置式,並可搭載合共7枚G6型魚雷。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名軍官及23名水兵。[3]
歷史
UC-29號是漢堡伏爾鏗船廠承建的首批(UC-25至UC-33號)UC-II型潛艇的五號艇,由國家海軍辦公室於1915年8月29日訂購,建造編號為68。它於1916年7月15日新船下水,至同年8月15日正式交付使用,隨即展開海試。[1]其唯一一任艇長是曾指揮過UC-10和UB-28號的海軍中尉恩斯特·羅澤諾。[4]完成海試後,該艇於10月19日被編入駐布倫斯比特爾科格的第一潛艇區艦隊服役。[1][7][8]
在不足一年的役期中,UC-29號參與了大西洋潛艇戰,足跡遍及英格蘭東岸、英吉利海峽和愛爾蘭島西岸等多處水域。[9]通過其七次布雷及破交戰巡邏,UC-29號合共擊沉協約國或中立國的16艘商船和2艘輔助軍艦,容積總噸累計為21909噸。[10]此外,體積最大的受害者是註冊噸位為9587噸的英國油輪聖弗拉特諾號(San Fraterno);它於1917年2月10日從阿瑟港駛往福斯灣途中,在因奇基斯島附近觸雷,但並未沉沒。[11]
1917年6月7日,已在錫利群島周邊襲擊了三艘船的UC-29號至瓦倫西亞島以西海域(51°50′N 11°50′W)遇到了正在巡邏、由海軍中校戈登·坎貝爾指揮的英國偽裝Q船帕加斯特號。當帕加斯特號接近U艇的位置時,UC-29號於8:00發射了一枚魚雷,擊中帕加斯特號的輪機艙。不久之後,坎貝爾命令他的恐慌小隊撤離,一群偽裝成商船船員的人在模擬混亂中棄船而去,以進一步讓U艇相信可以安全接近。UC-29號以潛望鏡的深度逼近,然後在帕加斯特號及其放下的小艇周圍盤旋,以檢視對方是否有隱藏武器的跡象。U艇隨後浮出水面,打算審問船上的船員,但為了靠近對方,潛艇又繞過了輪船的船尾。此舉顯然已奏效,在上午8:36,當UC-29號離帕加斯特號只有50碼(46公尺)時,坎貝爾下令開火。帕加斯特號的炮手多次命中U艇,尤其嚴重破壞了司令塔,UC-29號的船員們開始棄艇,舉手投降。坎貝爾下令停火,隨後U艇開始離開水面,駛入周圍的薄霧中。此時,為了防止U艇逃跑(帕加斯特號已失效,無法追擊),坎貝爾再次開火,並一直持續至上午8:40,UC-29號最終爆炸沉沒。其艇內共有23名官兵陣亡,僅2人倖存。[12][1]
襲擊歷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 [10] |
---|---|---|---|---|
1916年11月17日 | 坎甘尼亞號 | 英國 | 1143 | 擊沉 |
1917年1月23日 | 肖氏族號 | 英國 | 3943 | 擊沉 |
1917年1月24日 | 桑妮瓦號 | 挪威 | 589 | 擊沉 |
1917年2月5日 | 報春花號 | 英國 | 136 | 擊沉 |
1917年2月9日 | 耶索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229 | 擊沉 |
1917年2月10日 | 聖弗拉特諾號 | 英國 | 9587 | 擊傷 |
1917年2月11日 | 諾伍德號 | 英國 | 798 | 擊沉 |
1917年2月11日 | 羅諾克號 | 英國 | 3455 | 擊傷 |
1917年3月1日 | 赫伯特·英格拉姆號 | 英國 | 142 | 擊沉 |
1917年3月1日 | 紅帽子號 | 英國 | 199 | 擊沉 |
1917年3月3日 | 諾森布里亞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211 | 擊沉 |
1917年3月14日 | 斯托拉斯號 | 挪威 | 3041 | 擊沉 |
1917年4月24日 | 阿普頓堡號 | 英國 | 145 | 擊沉 |
1917年4月27日 | 尼代爾文號 | 挪威 | 1262 | 擊沉 |
1917年4月27日 | 朗希爾德號 | 挪威 | 1117 | 擊沉 |
1917年4月29日 | 卡爾博一號 | 丹麥 | 1385 | 擊沉 |
1917年5月1日 | 火光號 | 英國 | 1143 | 擊沉 |
1917年6月3日 | 伊麗莎白號 | 法國 | 2061 | 擊沉 |
1917年6月3日 | 梅維斯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1295 | 擊傷 |
1917年6月4日 | 松萬號 | 挪威 | 2206 | 擊沉 |
1917年6月7日 | 帕加斯特號 | 英國皇家海軍 | 2817 | 擊傷 |
1917年8月3日 | 霍恩徹奇號 | 英國 | 2159 | 擊沉 |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