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UB-13號艇(德語:SM UB 13[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型近岸作戰潛艇或稱U艇。它由不來梅的威悉船廠承建,自1914年11月7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略小於28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127噸和141噸,艇載武器除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外,還有一挺安裝在甲板上的機槍。完工後的艇體被拆解成若干部分並通過鐵路運輸至安特衛普進行重新組裝。它於1915年3月下水並以UB-13號之名交付使用。
歷史 | |
---|---|
德意志帝國 | |
艦名 | UB-13號 |
下訂日 | 1914年10月15日[1] |
建造者 | 不來梅威悉船廠[2] |
船廠編號 | 222 |
鋪設龍骨 | 1914年11月7日 |
下水日期 | 1915年3月8日 |
入役日期 | 1915年4月6日 |
結局 | 1916年4月23日之後在北海沉沒[1] |
技術數據[3] | |
船級 | UB級潛艇 |
船型 | UB-I型(近岸潛艇) |
排水量 |
|
船長 | 27.88米(全長) |
船寬 | 3.15米 |
吃水 | 3.03米 |
動力輸出 |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
續航力 |
|
潛航深度 | 50米 |
乘員 | 14人 |
武器裝備 | |
注釋 | 潛沒需時33秒 |
服役記錄 | |
所屬 |
|
指揮官 | |
參與行動 | 36次巡邏 |
戰績 |
|
UB-13號的整個服役生涯都是在佛蘭德區艦隊度過的,期間共擊沉11艘船舶,其中近半數為英國漁船。1916年3月,該艇致使荷蘭遠洋郵輪圖班蒂亞號沉沒,引起了荷蘭公眾的憤怒。圖班蒂亞號成為戰爭期間沉沒的最大中立國船舶,以及被德國U艇擊沉的30艘最大船舶之一。1916年4月,UB-13號可能在北海捲入英國人布設的爆破式防潛網後沉沒,艇內17名官兵全數陣亡。
設計及建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隨着德意志帝國陸軍沿北海海岸快速推進,比利時佛蘭德沿岸的安特衛普、澤布呂赫和奧斯坦德等港口相繼落入德國人手中,這大大方便了德軍潛艇遣出英吉利海峽的作戰行動。然而,帝國海軍當時卻缺乏適合在佛蘭德周邊狹窄的淺海中行動的U艇。[8]為此,1914年8月中旬開始設計的「34號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潛艇,[9]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鐵路運輸發往作戰港口並能夠迅速組裝的小型近岸潛艇。[10]為滿足鐵路限界的要求,UB-I型的設計需要艇長在28米左右,排水量約125噸,並裝備兩具魚雷發射管。[8][註 2]UB-13號作為由國家海軍辦公室委託不來梅威悉船廠建造的首批7艘UB-I型潛艇(UB-9至UB-15號)中的一部分,於1914年10月15日訂購,此時距離該艇型的設計啟動尚不足兩個月。[12]
UB-13號自1914年11月7日開始鋪設龍骨。[1]竣工時,UB-13號的全長為27.88米,舷寬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載有一台功率為44千瓦特(59匹軸馬力)的科爾庭四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軸馬力)的西門子-舒克特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8]兩者都與一副單螺旋槳軸相連,可分別提供最高7.45節(13.80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和最高6.24節(11.56公里每小時)的水下航速。在更勻速的狀態下,它可以連續在水面航行1,500海里(2,800公里)而無需加油,或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與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樣,UB-13號的潛航深度為50米,可以在33秒內完全潛入水中。[2]
在武器裝備方面,UB-13號內置有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可裝載2枚C/03型魚雷,艦橋前部的甲板上則設有一挺可拆卸的8毫米機槍。其標準船員編制為1名軍官加13名水兵。[13][10]
在威悉船廠的建造完成後,UB-13號已準備好用於鐵路運輸。鐵運的過程包括將潛艇拆解成一個實質上的散裝套件。每艘艇被分成大約15塊,其中艇體分解為三部分裝在平板車上,艦橋、蓄電池和上層建築中的相關設備裝入另外五節車廂中。[10]1915年2月,UB-13號的部件被運到安特衛普的霍博肯進行組裝,通常需要耗時兩至三周。當至3月8日完成組裝並下水後,[1]該艇再被裝入浮箱由兩艘駁船拖曳,用時五天半沿斯海爾德河西下、並穿過根特-布魯日運河送抵澤布呂赫的作戰港口進行海試。[13][14]
服役初期
1915年4月6日,UB-13號在首次擔任U艇艇長、時年29歲的海軍中尉瓦爾特·古斯塔夫·貝克爾的指揮下正式入役。[5][註 3]4月26日,該艇加入了稍早前於3月29日組建的佛蘭德區艦隊。[13]當UB-13號入列時,德國正處於自2月發動的第一輪潛艇攻勢之中。在這場戰役期間,所有出現在德國劃定的戰區內的敵方艦船都將被擊沉,該戰區涵括了英國周邊的所有水域(含英吉利海峽)。中立國的船舶則不得受到攻擊,除非它們確實能被認出是懸掛假旗航行的敵對船舶。[16]
1915年6月,佛蘭德區艦隊的潛艇共擊沉容積逾14000總噸的商船,而UB-13號的首個受害者達爾西號(Dulcie)便幾乎占了總數的七分之一。[17]這艘註冊總噸位為2033噸的英國煤船於6月19日從鄧斯頓前往勒阿弗爾,行至奧德堡以東約6海里(11公里)處遭貝克爾發射魚雷擊沉。[18]達爾西號上有1人在襲擊中喪生。它也是UB-13號在6月擊沉的唯一一艘船。[19]
7月27-28日,貝克爾率UB-13號在距洛斯托夫特以東15至30海里(28至56公里)的海域巡邏時,擊沉了三艘英國漁船。[19][20]這四艘傳統上使用赭紅色風帆[21]的平底漁船全數是被UB-13號的官兵截停、登船並使用炸藥鑿沉。[22]
在德國U艇於1915年5月擊沉冠達郵輪盧西塔尼亞號、以及8月(阿拉伯號事件)和9月發生的其他轟動性沉船事件後,當時仍然中立的美國政府要求保證美國人在非武裝商船上的人身安全。作為回應,時任海軍總參謀長的亨寧·馮·霍爾岑多夫上將於9月18日暫停了無限制潛艇戰。霍爾岑多夫指示所有U艇撤離英吉利海峽和凱爾特海,並要求所有在北海的潛艇活動都必須嚴格遵照《捕獲法則》進行。[23]1916年2月20日,在1915年12月接替貝克爾的海軍中尉卡爾·諾伊曼的指揮下,[6]UB-13號繳獲了一艘名為戴維·瑪麗號(David Marie)[註 4]的比利時漁船,並將其作為戰利品保留下來。[24]沒有報道給出戴維·瑪麗號被扣押或其最終處置的更多細節,但其他被繳作戰利品的佛蘭德船舶一般都會由押解船員帶回澤布呂赫。[25]
第二輪潛艇攻勢
至1916年初,英國對德國的封鎖開始對德國及其進口貿易產生影響。皇家海軍攔截並繳獲的運往德國的貨物數量超過了德國U艇在第一輪潛艇攻勢中擊沉的貨物數量。[26]為此,德意志帝國海軍於2月29日開始對商船發動第二輪攻勢。[27]海軍參謀本部所批准的最終基本規則是:在德國劃定戰區內的所有敵對艦船都將在不予警告的情況下被摧毀,戰區外的敵船只有在武裝的情況下才會被摧毀;並且為了避免激怒美國——無論是否身處戰區,都不得攻擊敵方客輪。[27]第二輪攻勢開始的第二天,諾伊曼率UB-13號在洛斯托夫特東北又擊沉了四艘平底漁船。[19][28]這四艘船全數以與去年7月被擊沉的三艘船相同的方式遭登船和鑿沉。[22]不久之後,諾伊曼於3月初調任UB-2號,[6]其UB-13號的艇長職務由此前曾指揮UB-17號為期一個月的海軍中尉阿圖爾·梅茨所接替。[29]
3月16日凌晨2:30後不久,UB-13號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了停泊在距離荷蘭海岸約50海里(93公里)的諾德辛德燈船附近、來自中立國荷蘭的遠洋郵輪圖班蒂亞號的右舷。[30]這艘由荷蘭皇家船級社運營的郵輪立即完全啟動電源,[31]電燈照亮了兩座煙囪之間的船名標識。[32]圖班蒂亞號發出的求救信號得到了響應,所有80名乘客和294名船員在船隻沉沒前被附近的三艘船救起。[31]圖班蒂亞號成為戰爭期間沉沒的最大中立國船舶,[30]以及被U艇擊沉的30艘最大船舶之一。[33]
德國最初試圖將此歸咎於英國的水雷或魚雷,但當有證據表明是他們自己指派的UB-13號[註 5]的一枚魚雷擊沉了圖班蒂亞號時,態度便有所鬆動。然而,德國人出示了一份偽造的UB-13號航海日誌,顯示當襲擊發生時,它根本不在圖班蒂亞號附近。此外,他們還報稱UB-13號於3月6日(即圖班蒂亞號被擊沉的十天前)向一艘英國軍艦發射了那枚特定的魚雷——這是由其前任艇長諾伊曼中尉指揮的。[36]美國駐荷蘭公使亨利·范戴克在1917年的《為和平而戰》一書中稱這種解釋「令人驚訝」,並對其進行了嘲諷:[37]
就在圖班蒂亞號沉沒的十天前,這艘潛艇在北海某處向一艘英國軍艦發射了這枚特定魚雷。它射偏了。但是這枚頑皮的、不守紀律的小魚雷,用它自己的魚鈎在海里游弋了十天,伺機殺人。然後圖班蒂亞號出現了,那枚流浪的魚雷迅速而固執地撞向了這艘船,把它擊沉了。這就是解釋。德國不應受到指責。[37]
荷蘭公眾對他們視作敵對的德國人的行為感到憤怒,[38]這導致德國外交官散布英國即將入侵荷蘭的謠言,以轉移不必要的注意力。[38][註 6]
在所有關於圖班蒂亞號沉沒的否認和外交爭論下,UB-13號仍在繼續擊沉船隻。3月31日,在索思沃爾德附近,梅茨率UB-13號擊沉了英國輪船敏捷號(Alacrity)。這艘1080總噸的船舶當時正準備空載駛往錫厄姆港灣,卻與14名船員一同沉入大海。[39]十二天後,在肯特諾克海域,UB-13號又擊沉了276總噸的丹麥帆船普勒文號(Prøven)。[40]這也是最後一艘被UB-13號擊沉的船。[19]
結局
1916年4月23日傍晚,UB-13號從澤布呂赫出發前往泰晤士河口巡邏,從此杳無音信。作者德懷特·梅西默在其著作《失蹤:第一次世界大戰U艇的損失》中報稱,4月24日凌晨,英國人於51°33′N 2°45′E處部署了一個新的爆破式防潛網。他認為,有可能是UB-13號引爆了防潛網上的一些觸發雷,也有可能是潛艇在佛蘭德海岸附近的眾多英國雷區之一觸雷。[41]然而,根據作者R·H·吉布森和莫里斯·普倫德加斯特在他們的著作《德國潛艇戰,1914-1918年》中的說法,UB-13號於4月24日纏住了英國海軍武裝漂網船拾海者號(Gleaner of the Sea)的錨纜,並遭到深水炸彈攻擊。隨後,英國驅逐艦阿夫里迪號對這艘潛艇進行了轟炸性掃蕩。[42]無論其沉沒的具體原因是什麼,UB-13號艇內的17名船員均已全數陣亡。[1]
襲擊歷史摘要
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噸位 | 結局 |
---|---|---|---|---|
1915年6月19日 | 達爾西號 | 英國 | 2033 | 擊沉 |
1915年7月27日 | 愛西尼號 | 英國 | 57 | 擊沉 |
1915年7月27日 | 塞拉西亞號 | 英國 | 61 | 擊沉 |
1915年7月28日 | 年輕的珀西號 | 英國 | 45 | 擊沉 |
1916年2月20日 | 戴維·瑪麗號 | 比利時 | 27 | 繳作戰利品 |
1916年3月1日 | 哈羅德號 | 英國 | 56 | 擊沉 |
1916年3月1日 | 信賴號 | 英國 | 54 | 擊沉 |
1916年3月1日 | 特里沃斯號 | 英國 | 46 | 擊沉 |
1916年3月1日 | 嘗試號 | 英國 | 46 | 擊沉 |
1916年3月16日 | 圖班蒂亞號 | 荷蘭 | 13911 | 擊沉 |
1916年3月31日 | 敏捷號號 | 英國 | 1080 | 擊沉 |
1916年4月11日 | 普勒文號 | 丹麥 | 276 | 擊沉 |
總計: | 17692 |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