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U-76號潛艇 (1916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陛下之76號潛艇(德語:SM U 76[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UE-I型潛艇或稱U艇的六號艇。它由漢堡的伏爾鏗船廠承建,於1916年3月12日下水,至同年5月11日交付使用。U-76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的329艘德國潛艇之一,曾參加過大西洋潛艇戰。在其四次巡邏中,共擊沉2艘協約國及中立國商船。1917年1月22日,U-76號與一艘俄國拖網漁船相撞後,因惡劣天氣在挪威的瑟略島附近沉沒。
Remove ads
Remove ads
設計
U-76號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局(U-Boot-Inspektion)於1914年底開發的UE級布雷潛艇(UE-I型)的六號艇,這是官方設計的第45號方案,計劃具有更長的續航里程以及較短的工期。[4]
U-76號為單殼體遠洋潛艇,配有鞍形水櫃。其全長為56.80米;舷寬5.90米,當中的耐壓殼體寬為5米;有4.86米的吃水深度。其水上排水量為755噸,水下為832噸。[5]艇只搭載有可在水上使用的兩台奔馳六缸四衝程(S6 Ln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900匹公制馬力(662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門子-舒克特雙電動發電機,總功率同樣為900匹公制馬力(662千瓦特)。與其他遠洋潛艇相比,它的機動性能較弱。這些發動機用以驅動雙軸、每根軸各一個直徑為1.41米的螺旋槳,從而使艇只在水上的最高速度達9.9節(18.3公里每小時),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則為7.9節(14.6公里每小時)。艇只可以7節(1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上巡航7,880海里(14,59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水下巡航83海里(154公里)。它的潛航深度為50米。[2]
U-76號的主要任務是布雷,艙內最多可搭載38枚水雷,它們是通過艇艉的兩條彈射井道向後布設。因此,這不是一款用於發動魚雷攻擊的潛艇。然而,U-76號仍在左舷艏部和右舷艉部分別裝備了一具魚雷發射管用於自衛,並可攜帶合共4枚魚雷。兩具管道都位於耐壓殼體外側,因此只有在潛艇浮出水面時才能進行操縱和裝填。此外,該艇在司令塔後方的艉部甲板上還裝備有一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用於水面作戰。其標準船員編制為4名軍官及28名水兵。[2]
Remove ads
歷史
U-76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作為E項戰時訂單(Kriegsauftrag E)於1915年3月9日向漢堡的伏爾鏗船廠訂購,建造編號為58。艇只於1916年3月12日下水,至同年5月11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長、海軍上尉瓦爾德馬爾·本德的指揮下正式交付使用。[3]自1916年6月起,U-76號被編入北海的第一潛艇區艦隊服役,並一直隸屬於該部隊至意外沉沒。[6]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U-76號曾在北大西洋東部和北海完成兩次布雷巡邏。[7]其中,容積總噸為1149噸的挪威貨輪波的尼亞號(Botnia)於1916年10月17日在摩爾曼斯克沿岸撞上了由U-76號布設的水雷而沉沒;[8][9]至1916年11月,該艇布設的雷區又分別導致俄國破冰船安娜一號沉沒、俄國貨輪庫爾斯克號受損。[10]
1917年1月22日(一說1月26日[11]),U-76號在挪威北部海岸不慎與一艘俄國拖網漁船發生碰撞,並嚴重受損。延至翌日,該艇又在亨墨菲斯對開海面遭遇嚴重風暴。由於機件故障,本德決定棄艇,通過自爆將其鑿沉。船員們隨後發出求救信號,被一艘挪威漁船發現。除一名機械師外,所有船員均獲救。潛艇的沉沒地點大致位於瑟略島附近的71°N 23°E處。由於U-76號並非因參與直接作戰而失事,其船員沒有在挪威被拘留。本德得以返回德國,之後轉為指揮U-43號。1971年7月,U-76號殘骸被打撈上岸並拆解報廢。[11]
Remove ads
襲擊歷史摘要
注釋
腳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