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關聯資料庫語言,允許從資料表中擷取具有選擇、排序與計算標準的一系列紀錄,或是更新、刪除及加入新紀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QL(i/ˈɛs kjuː ˈɛl/[5]或i/ˈsiːkwəl/[6],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7][8][9][10])是一種特定目的程式語言,用於管理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或在關係流數據管理系統(RDSMS)中進行流處理。
SQL基於關係代數和元組關係演算,包括一個數據定義語言和數據操縱語言。SQL的範圍包括數據插入、查詢、更新和刪除,數據庫模式創建和修改,以及數據訪問控制。儘管SQL經常被描述為,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聲明式編程(4GL),但是其也含有過程式編程的元素。
SQL是對埃德加·科德的關係模型的第一個商業化語言實現,這一模型在其1970年的一篇具有影響力的論文《一個對於大型共享型數據庫的關係模型》[11]中被描述。儘管SQL並非完全按照科德的關係模型設計,但其依然成為最為廣泛運用的數據庫語言。 [12][13]
SQL在1986年成為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的一項標準,在1987年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14]。此後,這一標準經過了一系列的增訂,加入了大量新特性。雖然有這一標準的存在,但大部分的SQL代碼在不同的數據庫系統中並不具有完全的跨平台性。
在1970年代初,由IBM研究院下屬愛曼登研究中心的埃德加·科德發表將資料組成表格的應用原則(Codd's Relational Algebra)。1974年,同一實驗室的唐納德·錢柏林和雷蒙德·博伊斯參考了科德的模型後,在研製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System R中,開發出了一套規範語言SEQUEL(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結構化英語查詢語言),並在1976年11月的《IBM研究與開發雜誌》上公布新版本的SQL(叫SEQUEL/2)。1980年改名為SQL。
1979年,甲骨文公司(當時名為關係式軟件公司)首先提供商用的SQL,IBM公司在DB2和SQL/DS數據庫系統中也實現了SQL。
1986年10月,美國ANSI採用SQL作為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標準語言(ANSI X3. 135-1986),後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採納為國際標準。
1989年,美國ANSI採納在ANSI X3.135-1989報告中定義的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的SQL標準語言,稱為ANSI SQL 89,該標準替代ANSI X3.135-1986版本。該標準為下列組織所採納:
目前,所有主要的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支持某些形式的SQL,大部分數據庫至少遵守ANSI SQL89標準。
ANSI SQL92標準在交叉連接(cross join)和內部連接之上,新增加了外部連接,並支持在FROM子句中寫連接表達式。支持集合的並運算、交運算。支持Case (SQL)表達式。支持CHECK約束。創建臨時表。支持cursor。支持事務隔離。
SQL語言分成了幾種要素,包括:
SQL是高級的非過程化編程語言,它允許用戶在高層數據結構上工作。它不要求用戶指定對數據的存放方法,也不需要用戶了解其具體的數據存放方式。而它的界面,能使具有底層結構完全不同的數據庫系統和不同數據庫之間,使用相同的SQL作為數據的輸入與管理。它以記錄項目〔records〕的合集(set)〔項集,record set〕作為操縱對象,所有SQL語句接受項集作為輸入,回送出的項集作為輸出,這種項集特性允許一條SQL語句的輸出作為另一條SQL語句的輸入,所以SQL語句可以嵌套,這使它擁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強大的功能。在多數情況下,在其他編程語言中需要用一大段程序才可實踐的一個單獨事件,而其在SQL上只需要一個語句就可以被表達出來。這也意味着用SQL可以寫出非常複雜的語句,在不特別考慮效能下。
SQL包含四個部分:
函數 | 描述 |
---|---|
AVG | 平均值 |
COUNT | 計數(不含Null) |
FIRST | 第一個記錄的值 |
MAX | 最大值 |
MIN | 最小值 |
STDEV | 樣本標準差 |
STDEVP | 總體標準差 |
SUM | 求和 |
VAR | 樣本方差 |
VARP | 總體方差 |
UCASE | 轉化為全大寫字母 |
LCASE | 轉化為全小寫字母 |
MID | 取中值 |
LEN | 計算字符串長度 |
INSTR | 獲得子字符串在母字符串的起始位置 |
LEFT | 取字符串左邊子串 |
RIGHT | 取字符串右邊子串 |
ROUND | 數值四捨五入取整 |
MOD | 取餘 |
NOW | 獲得當前時間的值 |
FORMAT | 字符串格式化 |
DATEDIFF | 獲得兩個時間的差值 |
供應商之間的SQL實現不兼容,不一定完全遵循標準。各種數據庫的SQL方言通常不可移植,特別是在日期時間語法、字符串連接、NULL
、比較的大小寫敏感方面。只有PostgreSQL與Mimer SQL努力遵從標準。
SQL在1986年被ANSI標準化,1987年被ISO標準化。由ISO/IEC JTC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committee SC 32, Data management and interchange維護。標準名稱通常為如下模式:ISO/IEC 9075-n:yyyy Part n: title。
年份 | 名字 | 別名 | 注釋 |
---|---|---|---|
1986 | SQL-86 | SQL-87 | ANSI首次標準化 |
1989 | SQL-89 | FIPS 127-1 | 小修改,增加了integrity constraint |
1992 | SQL-92 | SQL2, FIPS 127-2 | 大修改,成為現代SQL的基礎 |
1999 | SQL:1999 | SQL3 | 增加了正則表達式匹配、遞歸查詢(傳遞閉包)、數據庫觸發器、過程式與控制流語句、非標量類型(arrays)、面向對象特性。在Java中嵌入SQL(SQL/OLB)及其逆(SQL/JRT) |
2003 | SQL:2003 | 增加XML相關特性(SQL/XML)、window functions、標準化sequences、自動產生值的列。對SQL:1999的新特性重新描述其內涵。 | |
2006 | SQL:2006 | 導入/導出XML數據與SQL數據庫。XQuery | |
2008 | SQL:2008 | 在cursor之外的ORDER BY語句。INSTEAD OF觸發器。TRUNCATE語句。FETCH子句 | |
2011 | SQL:2011 | 增加時態數據(PERIOD FOR)。增強了window functions與FETCH子句 | |
2016 | SQL:2016 | 增加行模式匹配、多態表函數、JSON。 | |
2019 | SQL:2019 | 增加了第15部分,多維數組(MDarray類型和運算符)。 |
該標準通常用以下模式表示:ISO/IEC 9075-n:yyyy 第n部分:標題,或者簡稱為ISO/IEC 9075。
ISO / IEC 9075補充了ISO / IEC 13249:SQL多媒體和應用程序包(SQL/MM),該程序包定義了基於SQL的接口和包,給諸如視頻,音頻和空間數據之類的廣泛的應用程序。感興趣的各方可以從ISO、IEC或ANSI購買SQL標準文檔。SQL:2008的草稿可作為zip存檔免費獲得。
SQL標準包含10部分:
ISO/IEC 9075被ISO/IEC 13249: SQL Multimedia and Application Packages (SQL/MM)補充。後者定義了基於SQL的音視頻、空間數據的界面與包。包括:
由於SQL指令在部份進階使用時,語法會依照特定條件來變換,而且若是表格中的欄位過多時,許多開發人員都會習慣以字串組立的方式建立SQL指令,而且又使用系統管理員級的帳戶連到資料庫,因此讓駭客有機會利用SQL的組立方式進行攻擊,像是在指令中添加部份刺探性或破壞性的指令(例如DROP TABLE
、DROP DATABASE
或是DELETE * FROM myTable
等具破壞性的指令),讓資料庫的資料或實體伺服器被破壞,導致服務中斷或是系統癱瘓等後果,或是以邏輯的漏洞,在密碼欄寫入特殊字串(例如' or '1'='1),讓該字串形成的邏輯判斷永遠為真,或直接取得非查詢條件的資料,而不需要知道密碼,以達成非法登入系統的目的,此種攻擊手法稱為SQL注入(SQL injection)。
目前實務上較有效的防禦方法,就是全面改用參數化查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