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PA苗文(白苗語:Ntawv Hmoob ;英語:Romanized Popular Alphabet,缩写:RPA),又稱國際苗文[1],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來記錄白苗語與青苗語(屬苗語川黔滇次方言)的全音素文字,由三位傳教士於1951至1953年間創製。[1]
20世紀50年代初,法國天主教傳教士伊夫·伯爾特賴(Yves Bertrais)神父在老撾琅勃拉邦省的苗族人中間傳教,為了方便傳教工作,他創製了一種基於法語拼寫的苗文。與此同時,在川壙省傳教的美國新教傳教士林伍德·巴尼牧師(Linwood Barney)在語言學家威廉·斯莫利牧師(William Smalley)的協助下也設計了一種苗文。1952年,三人在琅勃拉邦會面商討苗文統一的問題並在1953年完成了RPA苗文方案。[1]
RPA問世一段時間後即被老撾政府禁止,不久新教在老撾的活動也告停止,1955年巴尼與斯莫利離開了老撾。1961年伯爾特賴來到老撾首都萬象,此後學習RPA的苗族人逐漸增多,使用範圍也從教徒擴展至學生。20世紀70年代的越南戰爭加快了RPA苗文的傳播,大量苗族難民在泰國難民營中學習RPA,隨後RPA被苗族難民帶到了各安置國。[2]
RPA苗文可以用於書寫白苗語(RPA:Hmoob Dawb)和青苗語(RPA:Moob Leeg)。白苗語和青苗語的音系大體類似,但各有自己特有的輔音與元音,所對應的RPA苗文方案如下[3][4][5]:505-509[6][7]:
鼻音 | 塞音 | 邊音 | 塞擦音 | |||||||||||||
---|---|---|---|---|---|---|---|---|---|---|---|---|---|---|---|---|
本位 | ny /ɲ/ |
n /n/ |
m /m/ |
ml /mˡ/ |
p /p/ |
pl /pˡ/ |
t /t/ |
d /d/ |
dl /tˡ/ |
r /ʈ/ |
c /c/ |
k /k/ |
q /q/ |
l /l/ |
tx /ts/ |
ts /tʃ/ |
清化/送氣 | hny /ɲ̥/ |
hn /n̥/ |
hm /m̥/ |
hml /m̥ɬ/ |
ph /pʰ/ |
plh /pɬ/ |
th /tʰ/ |
dh /dʱ/ |
dlh /tɬ/ |
rh /ʈʰ/ |
ch /cʰ/ |
kh /kʰ/ |
qh /qʰ/ |
hl /ɬ/ |
txh /tsʰ/ |
tsh /tʃʰ/ |
鼻冠 | np /ᵐp/ |
npl /ᵐpˡ/ |
nt /ⁿt/ |
ndl /ⁿtˡ/ |
nr /ᶯʈ/ |
nc /ᶮc/ |
nk /ᵑk/ |
nq /ᶰq/ |
ntx /ⁿts/ |
nts /ⁿtʃ/ | ||||||
鼻冠
清化/送氣 |
nph /ᵐpʰ/ |
nplh /ᵐpɬ/ |
nth /ⁿtʰ/ |
ndlh /ⁿtɬ/ |
nrh /ᶯʈʰ/ |
nch /ᶮcʰ/ |
nkh /ᵑkʰ/ |
nqh /ᶰqʰ/ |
ntxh /ⁿtsʰ/ |
ntsh /ⁿtʃʰ/ |
RPA苗文使用字母來記錄聲調,不使用附加符號。書寫時調號字母寫在音節之後。白苗語與青苗語的所有音節都以元音結尾[6][7],因此以字母作為調號不會與輔音混淆。
RPA苗文以音節為單位書寫,每個音節之間空格。
RPA苗文,白苗語 | Nyuj tsis pom nyuj ntab, neeg tsis pom hiab xab.[4] |
---|---|
現代標準漢語 | 牛看不見牛垂皮,人看不見自己臉。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