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美國政治雜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政客 | |
---|---|
Politico | |
公司類型 | 報紙 |
成立 | 2007年1月23日 |
代表人物 | |
總部 | 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3] |
產業 | 新聞媒體 |
產品 |
|
所有權者 | 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 |
員工人數 | 500人(2017年)[4] |
母公司 | 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 |
網站 | www |
政客(英語:Politico)是美國一家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縣的政治新聞公司,其報道範圍涵蓋了美國乃至全球的政治及政策內容。政客通過其旗下的報紙、雜誌、電視、網站及播客分發其內容。其針對華盛頓特區的報道包括對美國的國會、遊說、媒體和總統的關注[5]。
2021年8月,德國的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其為歐洲最大新聞出版商)宣布以10億美元高價向網站創辦人羅伯特·奧爾布里頓收購公司。交易於同年10月底達成[6]。在新東家的帶領下,員工規模大幅度增加,部分新聞內容設置了付費牆[7][8]。
2007年1月23日,在羅伯特·奧爾布里頓的資助下,由《華盛頓郵報》前記者約翰·F·哈里斯和吉姆·范德黑創辦的政客網站正式上線[9][10],以快節奏的互聯報道提供極其細節化的政治新聞,風格類似於體育中心[11]或ESPN[12]的賽事分析。首批員工包括《時代雜誌》專欄作家邁克·艾倫[13]及擔任網站首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弗雷德·萊恩[14]。另外創始團隊還包括馬丁·托爾欽[15][16]。
從創始之日開始,網站就會帶着攝像機跑遍大大小小的政治活動[17],在別的地方宣揚自己的工作[18]。到2008年,網站月訪問量突破300萬次[19]。
2008年9月,《紐約時報》報道網站會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後擴展業務範圍,新聘用記者、編輯、網頁工程師等崗位的員工,擴大報紙在華盛頓地區的發行量,提升報紙的發行頻率[20]。2008年到2012大選期間,員工規模增加突增三倍[21],其中包括以評論員身份加盟的政治評論員邁克·金斯利和喬·斯卡伯勒[22]。2009年,網頁版名稱正式從「The Politico」縮短為「Politico」。
2011年,網站開始着重於長篇新聞和新聞分析[9][23]。這種報道內容上的轉變隨着2013年6月蘇珊·格拉澤獲聘、負責監督「外界人士的重要觀點」及「長篇報道」而得到進一步支持[24]。2014年9月,格拉澤被任命為網站新任編輯,接替上月辭職的理查德·波爾克(Richard Berke)[25]。
2013年10月,范黑德獲任命為網站新任首席執行官[26]。在他的帶領下,網站繼續蓬勃發展,僅2014年一年的營收就增長了25%[27]。到2016年,網站在全球各地有將近500名員工[28]。
伴隨着外界報道團隊內部關係緊張,范黑德和艾倫宣布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後離巢[9][29],由奧爾布里頓接任范黑德的首席執行官職務[29]。2017年到2021年,投資銀行家帕特里克·斯蒂爾(Patrick Steel)出任首席執行官[30][31]。曾任公共廣播電台WNYC-FM首席執行官的戈利·謝赫霍爾斯拉米(Goli Sheikholeslami)於2022年1月獲任命為新任首席執行官[32]。2022年3月,曾任MSNBC和NBC新聞記者的達芙娜·林澤獲任命為新任首席執行官[33]。
2007年6月25日[34],邁克·米倫推出日更的晨間電郵通訊Playbook(直譯為劇本)[35][36]。僅僅幾年,Playbook就在華盛頓地區收割大批讀者[13]。到2016年,超過10萬名「內部人士、外部人士、說客、記者、州長、參議員、現任總統、未來的總統」每天都會讀Playbook[37]。外界認為艾倫和Playbook深刻影響全國政治新聞的語調及意義[13][37][38]。
2014年6月,丹尼爾·李普曼(Daniel Lippman)加盟網站,協助艾倫完成Playbook的工作[39]。2016年7月艾倫離職後,安娜·帕梅爾和傑克·謝爾曼加盟,接任Playbook的編採工作[40]。2017年3月,網站宣布推出Playbook的午間版《Playbook Power Briefing》,採用晨間版的班底[41]。2017年,Playbook每周廣告費在5萬到6萬美元之間[42][43]。帕梅爾和謝爾曼跳槽到大酒杯新聞後,網站於2021年宣布Playbook採用全新班底,成員包括瑞秋·巴德、瑞恩·麗莎、塔拉·帕爾梅里和尤金·丹尼爾斯(Eugene Daniels)[44]。
專業版於2010年上線[45],提供約100名記者撰寫的深入報道,內容涵蓋十多個重要議題[45][46]。專業版按議題收費,若只訂閱一個議題,一年的收費會超過1000萬美元[36][45]。儘管有付費前,專業版的續訂率還是高達93%,訂閱收入占網站總收入四分之一[9][36]。與此同時,主站及Playbook的內容保持免費[45]。
2013年11月,雙月刊《政客雜誌》(Politico Magazine)在線上及線下出版[47][48]。有別於專注「政治政策獨家新聞」及突發報道的主站,雜誌版提供「高影響力的雜誌式報道」,比如長篇報道[47][49]。雜誌第一任總編蘇珊·格拉澤是《外交政策》雜誌的原編輯[49],後兩任是加雷特·格拉夫(Garrett Graff)和斯蒂芬·豪瑟(Stephen Heuser)。2016年12月,布萊克·洪謝爾被任命為雜誌新任主編[50]。
2013年9月,政客收購在佛羅里達州和新澤西州各設有採訪部門的《紐約首府報》(Capital New York)[53]。2015年4月,政客宣布將原《紐約首府報》的報道版塊更名為《政客佛羅里達》(Politico Florida)、《政客新澤西》(Politico New Jersey)和《政客紐約》(Politico New York),以擴大地方政治新聞的報道範圍[54]。2018年9月,政客宣布上線《政客加利福尼亞專業版》(Politico California Pro)[55]。
2014年9月,政客與德國出版商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成立合資企業,推出歐洲版,總部設在布魯塞爾[56]。2014年12月,新公司宣布收購法國頭部新聞內容供應商國際發展研究所(Development Institute International),將歐洲政治報紙《歐洲之聲》更名為《政客歐洲版》。首期報紙於2015年4月23日付梓[57]。
2015年,報紙的網站Politico.eu正式上線,到2016年初大約有50名編輯及20多名業務員。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調查,在249個調查對象中,Politico.eu是布魯塞爾閱讀人數最多的媒體,影響僅次於《金融時報》、BBC新聞及《經濟學人》[58]。2021年3月18日,於2019年9月履新的《政客歐洲版》總編斯蒂芬·布朗(Stephen Brown)因心臟病猝逝,得年57歲[59][60]。
在格拉澤及後任嘉莉·布道夫·布朗的率領下,政客深入調查華盛頓國會的醜聞內幕,導致多人引咎辭職。2015年,謝爾曼和帕梅爾發表一系列揭露伊利諾伊州眾議員阿隆·夏克醜聞的報道,導致後者引咎辭職[61]。2017年,記者瑪麗安·萊文(Marianne Levine)揭露獲特朗普提名勞工部長的安德魯·普斯德有虐待前妻的情況[62],導致他主動提出取消提名。
2017年9月,記者拉查娜·普拉丹(Rachana Pradhan)和丹·戴蒙德(Dan Diamond)披露特朗普政府衛生部長湯姆·普萊斯用納稅人的錢坐私人飛機的醜聞[63],導致普萊斯引咎辭職。
2022年2月,記者亞歷克斯·湯普森(Alex Thompson)披露拜登總統的科學顧問埃里克·蘭德曾在辦公室「虐待」同事[64]。蘭德隨後引咎辭職。
《華盛頓人報》的安德魯·博容(Andrew Beaujon)指出,在布道夫·布朗的率領下,揭秘政府官員醜聞的調查報道已經成為《政客》「必不可少」的內容,幫助媒體「恢復常態」[65]。
2020年12月,政客宣布收購E&E新聞,開始報道能源及環境事務。收購條約內容未公開[66]。
2021年10月,德國大型媒體出版機構宣布以10億美元的高價完全收購政客[6][67][68]。斯普林格執行總裁馬蒂亞斯·多夫納表示政客的員工需要遵守公司的原則,包括支持歐洲統一、支持以色列的合法地位、支持自由市場經濟,否則不能為公司工作[69]。後來,斯普林格表示政客的員工無需像《圖片報》那樣簽署支持跨大西洋關係或以色列文件[70]。
2022年5月2日,政客獨家披露美國最高法院的98頁文件草稿,顯示最高法計劃在多布斯訴傑克遜婦女健康組織案的判決中推翻羅訴韋德案和計劃生育聯盟訴凱茜案中支持婦女墮胎的判決[71]。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下令美國最高法院執法官徹查泄露情報的人士[72]。到5月6日,相關報道創下政客點擊量新高,達1100萬次,同時政客分享該報道的第一條推文的閱讀量是全月的三倍[73]。
2016年10月,在Facebook公開白人至上主義者理查德·B·斯賓塞住址的政客編輯邁克爾·赫什宣布辭職[74]。
2017年4月,《政客雜誌》的一篇文章聲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及猶太教正統派|哈西迪運動哈巴德有聯繫[75],遭到反誹謗聯盟主席喬納森·格林布拉特批評,認為文章只是「把猶太教的古老神話複述了一遍」[76][77]。
劍橋分析公司被指向親特朗普、反希拉里的選民精準投放政客廣告商的原生廣告[78][79][80]。
2019年3月,政客的一篇文章將參選總統的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畫在搖錢樹旁邊,被指是反猶太主義。作為2020年參選總統的兩位猶太候選人之一,桑德斯被指累積大量財富[81]。在文章中,政客特約撰稿人邁克爾·克魯斯(Michael Kruse)詳細介紹了桑德斯的財富狀況,並以桑德斯朋友的話說他「雖然很膚淺,但一點也不窮」,暗指「猶太人很膚淺、猶太人很有錢」的反猶太主義比喻。政客雜誌的官方推特賬戶最初就以這句話分享報道,後來才刪除[82]。
2021年1月14日,保守派評論員班·夏皮羅以客座作家身份在Playbook撰文,為反對二度彈劾特朗普的共和黨眾議院辯護[83]。相關內容引起政客員工的激烈反對,總編馬修·卡明斯基拒絕道歉,並為發表文章的決定進行辯護,表示「我們不會因為某些人覺得這樣做不對而撤回已經出版的內容」,而且報社「會捍衛文章的每一個字」[84]。《每日野獸》表示,政客的100多名員工曾向羅伯特·奧爾布里頓發表聯名信,抗議報社發表夏皮羅的行為及卡明斯基的回應[85]。
2022年1月,《Playbook》錯誤報道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與擔任要職的民主黨人共進晚餐,而索托馬約爾早前表示自己無法出席法院口頭質詢。後來證實網站是把索托馬約爾當成查克·舒默的妻子[86][87][88]。
截至2017年,《政客》美國站月均訪問量達2600萬次,歐洲站突破150萬次[89]。根據騎士基金會2020年的一項研究,政客的讀者多為溫和派和左派[90]。政客被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收購後,《國土報》和公平與正確報道組織表示其員工被要求遵守承認以色列合法性的政策[70][91]。
2009年,報紙每期印刷約為3.2萬份,在華盛頓及紐約曼哈頓免費派發[92]。國會開會期間,報紙每周最多印刷五期,而到了休會期,每周只出版一期[93]。除了刊登行業協會的整版廣告,報紙還列出華盛頓地區政治崗位的招聘啟事。
此外,網站還和多家新聞媒體機構合作報道,聯合發布視頻、印刷及音頻內容。合作方包括CBS新聞[94]、ABC旗下的WJLA-TV及有線電視頻道NewsChannel 8(在賣給辛克萊廣播集團之前,兩者均由奧爾布里頓傳媒持有[17])、電台WTOP-FM[18]和雅虎新聞選舉報道。
外界認為讚揚政客一開始的企業理念,即以獨家新聞及大批量新聞的發表為優先,從而影響其他更成熟的媒體作出改變,譬如提高生產速度,改變報道語氣[9][13][42][95][96]Axios和大酒杯新聞的創始員工也來自政客[97]。
2012年,憑藉馬特·伍爾克創作的社論漫畫,網站獲得普利策社論漫畫獎。除此之外還獲得三個喬治·波爾克獎,包括2014年拉尼婭·阿布扎伊德調查的伊斯蘭國崛起、2019年海倫娜·博特米勒·艾維奇(Helena Bottemiller Evich)調查的特朗普政府放棄全球變暖計劃,以及2020年戴蒙德調查插手美國聯邦政府應對COVID-19疫情措施的政治勢力。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