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翅鸕鶿屬(學名:Nannopterum),也稱弱翅鸕鶿屬,是鰹鳥目鸕鶿科下的一個屬。[2]
命名與歷史
本屬由英國動物學家理查德·鮑德勒·夏普於1899年建立,用以歸類所有當時已發現的鸕鶿中,唯一不會飛的物種——弱翅鸕鶿。[3]因此其模式種即為弱翅鸕鶿。[1]其屬名Nannopterum由古希臘語的νᾰ́ννος(羅馬化:nannos,意指「侏儒」)及πτερον(羅馬化:pteron,意指「翅膀」)組成,意指「微小的翅膀」。[4][5]
分類學
| |||||||||||||||||||||
2014年所建立的部分鸕鶿科支序圖[6] |
當時描述了弱翅鸕鶿的英國動物學家第二代羅斯柴爾德男爵沃爾特·羅斯柴爾德並不認同此一分類,並繼續使用鸕鶿屬做為其分類,其他學者則部分認同夏普的分類,但也有一些支持羅斯柴爾德觀點,造成了超過百年的分類爭議。[5][7]:326
2011年的骨學研究及2014年的基因研究指出,原做為鸕鶿科下單型屬的鸕鶿屬實為多系群,並建議將其拆分為7個屬,其中一個即為原先被視為異名的短翅鸕鶿屬。[8][6]2021年,美國鳥類學家聯合會依這些研究將這個屬「復活」,並同時將美洲鸕鶿及雙冠鸕鶿歸於該屬下,而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則亦於同年跟進。[1][9]
根據這些研究,本屬的姊妹群為主要分佈於南半球的藍眼鸕鶿屬,兩個屬約於670—800萬年前分支。[6]其中不會飛行的弱翅鸕鶿約於237萬年前脫離其他兩個物種演化;而後兩者則約在133萬年前分化。[10]
下屬物種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