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Receptor),又稱LDL受體,為一種膜鑲嵌式蛋白質,全長有839個胺基酸(扣掉21胺基酸長的訊息肽[1]。本受體調控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胞吞作用。此種受體專門辨認LDL顆粒上的B100脂蛋白,也可辨認乳糜微粒殘體及中間密度脂蛋白(IDL,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殘體)上的Apo E。人體LDL受體的基因編碼為LDLR基因[2][3]。屬於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家族英語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gene family[4]

Quick Facts 低密度脂蛋白受體, 有效結構 ...
低密度脂蛋白受體
PDB rendering based on 1ajj.
有效結構
PDB 直系同源檢索:PDBe, RCSB
標識
代號 LDLR; FH; FHC; LDLCQ2
擴展標識 遺傳學606945 鼠基因96765 同源基因55469 ChEMBL: 3311 GeneCards: LDLR Gene
RNA表達模式
更多表達數據
直系同源體
物種 人類 小鼠
Entrez 3949 16835
Ensembl ENSG00000130164 ENSMUSG00000032193
UniProt P01130 P35951
mRNA序列 NM_000527 NM_001252658
蛋白序列 NP_000518 NP_001239587
基因位置 Chr 19:
11.2 – 11.24 Mb
Chr 9:
21.72 – 21.75 Mb
PubMed查詢 [1] [2]
Close

Michael S. BrownJoseph L. Goldstein即因發現LDL受體,以及其與膽固醇代謝的關係[5],而獲得198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6]

臨床價值

LDL與粥狀動脈硬化有直接的關係,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功能

LDL-膽固醇會和銜接蛋白英語adaptin(adaptin)結合,並在細胞膜中格形蛋白(clathrin)圍住的孔洞中,與LDL受體結合成「LDL受體複合物」。此時,格形蛋白會將LDL-膽固醇吞噬入細胞內,形成囊泡。

突變

Thumb
LDLR途徑

LDL受體的突變大約分為五大類:[7]

  • 1類: LDLR沒有完全合成.
  • 2類: LDLR沒有正常地從內質網轉運至高爾基體並在細胞表面表達。
  • 3類: LDLR沒有正常地在細胞表面與LDL結合,因為載脂蛋白B100(R3500Q)或LDL-R內部有缺陷。
  • 4類: LDLR與LDL結合時沒有正常地聚集在網格蛋白包被進行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途徑中的步驟2)。
  • 5類: LDLR沒有被正常地回收至細胞表面(途徑中的步驟5)。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