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嘴龍屬A. Thulborn在1974年命名的伴侶狼嘴龍(L. consors),在隔年被詹姆斯·霍普森(James Hopson )建立為醒龍屬。 在1975年命名的羊毛龍(Lanasaurus),是一個頜部骨頭,被認為是狼嘴龍的異名。牠們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龍,身長約1
哺乳动物听小骨进化the evolution of mammals, birds, and reptiles: a volume honoring James Allen Hopson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 269–311. ISBN 0-226-09477-4
副櫛龍屬當提到賴氏龍亞科時,一般認為副櫛龍的冠飾隨者年齡而改變,並是成年個體的兩性異形特徵。詹姆斯·霍普森(James Hopson )是最早敘述賴氏龍亞科的冠飾並加以區分的研究人員之一,他提出有小型冠飾的短冠副櫛龍,是小號手副櫛龍的雌性個體。湯瑪斯·威廉森則認為短冠副櫛
醒龍屬,年代屬於三疊紀最晚期,被歸類於醒龍。但這顆牙齒沒有醒龍、畸齒龍科、或鳥臀目的特徵,因此沒有被廣泛的接受。 在1975年,詹姆斯·霍普森(James Hopson )重新敘述了一個發現於南非的破碎畸齒龍科頭顱骨(編號UCL A100),該頭顱骨原本被歸類於狼鼻龍。霍普森指出該標本並不屬於狼鼻龍,而更為類似編號UCL
真三尖齿兽目以下是有關真三尖齒獸目的進化樹: 以下是另一個建議的進化樹: Marisol Montellano, James A. Hopson , James M. Clark. Late Early Jurassic Mammaliaforms from Huizachal Can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