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實驗室(英語:Citizen Lab)是位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蒙克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個跨學科實驗室。 由羅納德·迪伯特英語Ronald Deibert教授創辦和管理,研究影響互聯網開放和安全或威脅人權的信息管制,比如計算機與網絡的監視英語network surveillance和內容過濾[1]。公民實驗室與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組織和個人合作,採用 "混合方法",將計算機生成的問卷、數據挖掘和分析、密集的田野調查社會科學政策分析方法相結合。

事实速览 原名, 成立時間 ...
公民實驗室
Thumb
原名Citizen Lab
成立時間2001
創始人羅納德·迪伯特[*]
類型科研實驗室
總部多倫多大學
地址
坐標43°40′03″N 79°24′04″W
Director
羅納德·迪伯特英語Ronald Deibert
獎項電子前哨基金會先鋒獎
網站citizenlab.ca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关闭

歷史

公民實驗室是開放網絡促進會(2002-2013)和信息戰監測器英語Information Warfare Monitor(2002-2012)項目的創始合作夥伴。該組織還開發了賽風審查規避軟件的原始設計,該軟件於 2008 年從實驗室剝離出來,成為一家加拿大私營公司(Psiphon, Inc.)。

在2009年的一份題為「追蹤鬼網」的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疑似網絡間諜網絡,該網絡在 2007 年至 2009 年期間感染了103個國家的1295多台主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價值目標,包括外交部、大使館、國際組織、新聞媒體和非政府組織。這項研究是最早揭露針對全球公民社會和政府系統的網絡間諜網絡的公開報告之一。[2]

在2010年的《雲中的陰影》報告中,研究人員記錄了一個複雜的網絡間諜生態系統,該系統系統地入侵了印度的政府、企業、學術和其他計算機網絡系統,以及達賴喇嘛辦公室、聯合國和其他幾個國家的網絡系統。[3]

在2016年8月發表的《百萬美元異見人士》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阿聯酋五人組英語UAE Five之一、阿聯酋人權捍衛者艾哈邁德·曼蘇爾遭到了以色列網絡情報公司NSO 集團開發的飛馬軟件的攻擊。在報告發布之前,研究人員聯繫了蘋果公司,後者發布了一個安全更新,修補了間諜軟件運營商利用的漏洞。[4] 曼蘇爾在一年後被監禁,截至2021年,他仍在獄中。[5]

研究人員在2018年10月報告稱,NSO集團的監控軟件被用於監視賈馬爾·卡舒吉的「核心圈子」,就在他被謀殺之前,「他們反過來也成為了國際秘密特工的目標」。公民實驗室10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NSO的「標誌性間諜軟件」在幾個月前被安裝在卡舒吉的密友、沙特異見人士奧馬爾·阿卜杜拉齊茲的iPhone上。阿卜杜拉齊茲說,沙特阿拉伯間諜利用這款黑客軟件揭露了卡舒吉對「沙特王室的私人批評」。他說,這「在他的被害事件中起了主要作用」。[6][7]

根據2019年1月24日美聯社的報道,公民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因其對NSO 集團的研究而「被國際秘密特工盯上」。[6]

2019年1月,公民實驗室邀請美聯社幫助揭露一起由黑立方英語Black Cube公司針對公民實驗室記者的秘密間諜行動。[8] 羅南·法羅通過採訪他的一位消息人士補充了這一報道,該消息人士參與了那次間諜事件以及其他事件。[9]

2019年3月,《紐約時報》報道稱,公民實驗室一直是阿聯酋承包商DarkMatter Group英語DarkMatter Group的目標。[10]

2020年至2022年,一項針對全球記者、政治家和人權活動人士使用飛馬間諜軟件的重大國際調查依賴於公民實驗室和國際特赦組織安全實驗室的技術支持。[11]

2021年,公民實驗室與國際特赦組織安全實驗室一起分析了前線衛士關於六名巴勒斯坦人權捍衛者(其中兩人擁有雙重國籍:一名法國籍,一名美國籍)的設備遭到黑客攻擊的報告,這些捍衛者為設在約旦河西岸的民間社會組織工作。四台被黑的設備使用了以色列SIM卡(NSO 集團聲稱這是不允許的)。[12]

2023年,公民實驗室首次在戰爭環境中發現了NSO 集團的黑客工具飛馬的證據[13],以及在一項墨西哥人權調查的主要調查員的設備中也發現了該軟件。[14]

研究領域

網絡攻擊

2021年9月,公民實驗室聯合紐約 Stony Brook、加州伯克利等研究機構的研究員建立監視中國大陸防火長城注入偽造DNS回復行為的平台GFWatch,該平台不僅統計受影響的域名,也記錄防火長城注入包的特徵,如偽造的IP地址。[15]

互聯網審查

Thumb
各國互聯網審查和監視英語Internet censorship and surveillance by country (2018)
來源:自由之家[16] 開放網絡促進會[17][註 1] 無國界記者[18][19]

開放網絡促進會調查了74個國家的互聯網審查,發現其中42個(同時包括威權和民主政體)實施了某些程度的過濾[20]

公民實驗室的子項目互聯網審查實驗室(ICLab)關注開發新的系統和方法來測量互聯網審查,它繼續了開放網絡促進會的調查,和石溪大學計算機科學部的Phillipa Gill教授的團隊、Nick Feamster教授的Network Operations和普林斯頓大學的互聯網安全團隊協力完成。[21]

應用層的信息控制

2020年5月7日,公民實驗室發表報告,揭露微信的自我審查行為方式,並指出海外和中國國內的微信賬號存在審查的差異。[22][23][24]

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夕,公民實驗室發表對主辦方推薦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冬奧通」(英文名稱 My2022)的安全分析,指出其存在安全漏洞,收集過多信息,關鍵詞審查問題[25][26][27][28][29],並公布了其內置的屏蔽詞列表。[30]

評價

公民實驗室因其工作贏得了許多獎項。 它是第一個贏得麥克阿瑟基金會麥克阿瑟創新和實用機構獎的加拿大機構 (2014年)[31],也是唯一獲得谷歌執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的「新數字時代」資助的加拿大機構(2014年)[32]。過去的獎項包括電子前哨基金會先鋒獎(2015年)[33]加拿大圖書館協會英語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加拿大知識自由促進獎(2013年)[34]、加拿大世界新聞自由委員會的新聞自由獎(2011年)[35] 以及加拿大自由表達記者英語Canadian Journalists for Free Expression的Vox Libera Award (2010年)[36]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