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Adler-32是一種校驗算法,由馬克·阿德勒英語Mark Adler在1995年發明[1],是對Fletcher校驗英語Fletcher's checksum的一種改進。與相同長度的循環冗餘校驗相比,它以可靠性換取速度(更傾向於後者)。Adler-32比Fletcher-16英語Fletcher-16更加可靠,比Fletcher-32英語Fletcher-32可靠性稍差。[2]

歷史

Adler-32校驗和是廣泛使用的zlib壓縮庫的一部分,因為兩者都是由馬克·阿德勒英語Mark Adler開發的。在rsync工具中使用了Adler-32的「旋轉哈希」版本。

算法

Adler-32校驗和是通過計算兩個16位的校驗和AB,並將它們的位連為一個32位整數來獲得的。A是流中所有字節的總和加1,而B是每個步驟中A的各個值的總和。 在Adler-32運行開始時,A被初始化為1,B為0。以65521(小於216的最大質數)進行求和。字節以網絡順序存儲(字節序),B占據最高的兩個字節。

該函數可以表示為

A = 1 + D1 + D2 + ... + Dn (mod 65521)

B = (1 + D1) + (1 + D1 + D2) + ... + (1 + D1 + D2 + ... + Dn) (mod 65521)
  = n×D1 + (n−1)×D2 + (n−2)×D3 + ... + Dn + n (mod 65521)

Adler-32(D) = B × 65536 + A

其中D是要計算校驗和的字節串,nD的長度。

示例

ASCII字符串「 Wikipedia 」的Adler-32校驗和計算如下:

更多信息 字符, ASCII碼 ...
字符 ASCII碼 A B
(顯示為10進制)
W 87 1 + 87 = 88 0 + 88 = 88
i 105 88 + 105 = 193 88 + 193 = 281
k 107 193 + 107 = 300 281 + 300 = 581
i 105 300 + 105 = 405 581 + 405 = 986
p 112 405 + 112 = 517 986 + 517 = 1503
e 101 517 + 101 = 618 1503 + 618 = 2121
d 100 618 + 100 = 718 2121 + 718 = 2839
i 105 718 + 105 = 823 2839 + 823 = 3662
a 97 823 + 97 = 920 3662 + 920 = 4582
关闭
A =  920 =  0x398  (16進位)
B = 4582 = 0x11E6
輸出 = 0x11E6 << 16 + 0x398 = 0x11E60398

在這個例子中,取模運算沒有效果,因為沒有一個值達到65521。

與Fletcher校驗和的比較

兩種算法之間的第一個區別,是Adler-32和是以一個質數為模數計算的,而Fletcher和是以24-1、28-1或216-1為模(取決於所使用的位數)為模數計算的,它們都是複合數。使用質數使得Adler-32可以捕獲到Fletcher無法檢測到的某些字節組合中的差異。

第二個區別,也是對算法的速度影響最大的區別,是Adler和是在8位的字節上計算的,而不是16位的上,導致循環迭代次數增加了一倍。 這使得對於16位字對齊數據,Adler-32校驗和花的時間是Fletcher校驗和的1.5到2倍。對於字節對齊的數據,Adler-32比正確實現的Fletcher的校驗和(例如,HDF中的實現)要快。

實現示例

C語言中,一個低效但直接的實現方式是:

const uint32_t MOD_ADLER = 65521;

uint32_t adler32(unsigned char *data, size_t len) 
/* 
    where data is the location of the data in physical memory and 
    len is the length of the data in bytes 
*/
{
    uint32_t a = 1, b = 0;
    size_t index;
    
    // Process each byte of the data in order
    for (index = 0; index < len; ++index)
    {
        a = (a + data[index]) % MOD_ADLER;
        b = (b + a) % MOD_ADLER;
    }
    
    return (b << 16) | a;
}

請參閱zlib源代碼,了解更有效的實現,它需要對每個字節進行一次取數和兩次加法,模數運算延後,並每隔幾千個字節計算兩次餘數,這種技術最早是在1988年被發現用於Fletcher校驗。js-adler32也提供了類似的優化,增加了一個技巧,即推遲計算65536-65521中的「15」,這樣模數運算就會變得更快:可以證明((a >> 16) * 15 + (a & 65535)) % 65521相當於簡單的積累。[3]

Remove ads

優點和缺點

  • 與標準CRC-32一樣,Adler-32校驗和很容易偽造,因此在防止故意修改方面是不安全的。
  • 在許多平台上,它都比CRC-32更快。[4]
  • Adler-32對於只有幾百個字節的短消息方面有一個弱點,因為這類消息的校驗和對32個可用位的覆蓋率很低。

弱點

對於短消息來說,Adler-32是很弱的,因為總和A不會迴繞(英語:Wrap,即整數溢出後的處理)。128字節消息的最大和是32640,低於取模操作所使用的值65521,這意味着大約有一半的輸出空間未使用,並且使用部分內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延伸的解釋可以在RFC 3309中找到,它規定控制傳輸協議SCTP使用CRC32C而不是Adler-32。[5]對於較小的增量更改,Adler-32也被證明變化很弱[6],並且對於從一個共同的前綴和連續的數字生成的字符串也很弱(例如由典型代碼生成器自動生成的標籤名)。[7]

參見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