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的製片過程紀錄2001年科幻片《A.I.人工智慧》的各個製作階段與面向。
發展
本片的靈感來源是科幻短篇小說《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作者是布萊恩·阿爾迪斯,最初發表於1969年[1]。英國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在1974年結識阿爾迪斯,阿爾迪斯相當景仰庫布里克[2],兩人在1976年7月[3]首次會面[1]。庫布里克從阿爾迪斯寄來的作品中發現這則短篇小說[2][4],深深為之著迷[5]。1977年喬治·盧卡斯導演的《星際大戰》上映並轟動一時之後,庫布里克湧現了繼《2001太空漫遊》(1968年)之後再拍一部科幻片的念頭,提議與阿爾迪斯一起將《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搬上大銀幕[6]。庫布里克在合約中答應會給阿爾迪斯200萬美元的編劇報酬[7]。但是庫布里克不久後投身導演《閃靈》(1980年),導致計畫從未執行[7]。阿爾迪斯在等待期間出國旅行,結果被庫布里克以違反合約為由開除[8]。
1982年,庫布里克受到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電影《E.T.外星人》啟發,決定繼續推動改編電影的計畫[9]。他回頭找阿爾迪斯合作[9],在該年8月提議買下短篇小說的電影改編權[3]。11月,阿爾迪斯同意再度簽下報酬200萬美元的編劇合約(內容對庫布里克極為有利)[3],兩人開始編寫電影劇本大綱,當時的暫定片名為「超級玩具」(Supertoys)[1]。阿爾迪斯與庫布里克共事了六週[10],但劇本可說是毫無進展[3]。兩人選擇不再合作,庫布里克投入《金甲部隊》(1987年)的製作[11]。
庫布里克在1980年代末開始與特效公司光影魔幻工業(ILM)人員丹尼斯·穆蘭接洽[影 1],並於1989年第三次找上阿爾迪斯,但是編劇情況仍未好轉[11]。1990年,庫布里克與阿爾迪斯因創意理念衝突而拆夥,庫布里克轉而與鮑勃·肖合作,為期短暫,1990年5月起開始和伊恩·華森共編劇本[1]。阿爾迪斯離開後,本片的片名也從「超級玩具」改成了「A.I.人工智慧」(A.I.)[3]。1991年,庫布里克徹底擱置了該計畫,因為他希望擔任主角的機器小孩是以機械電子偶來演出,但當時的相關特效技術無法滿足他的需求[12]。不過1993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也由史匹柏執導)讓庫布里克重燃希望,因為片中的電腦合成影像(CGI)令他驚豔[12]。同年11月,華納兄弟正式宣布,《A.I.人工智慧》將是庫布里克繼《金甲部隊》後的下一部導演作品,預計於1994年開拍,不過另一個計畫《雅利安文件》(Aryan Papers)則因此延宕[13][14]。
視覺設計方面,庫布里克在1989年聯繫克里斯·摩爾,兩人後來因價格談不攏而在1990年2月中斷關係[15]。摩爾日後也自述曾受庫布里克邀請但沒有答應[16]。庫布里克之後請克里斯·佛斯創作概念藝術[12][17],他曾為庫布里克的著作繪製插圖[18]。佛斯為本片貢獻不多,較為重要的成果是一幅描繪紐約被海水淹沒的插圖[19][20]。在肯·史萊特的推薦下[21],庫布里克於1993年12月面見藝術家克里斯·貝克,之後便雇用對方為本片進行概念設計[12]。1994年5月,貝克開始構思點子,庫布里克也與莎拉·麥特蘭投入編寫劇本[22]。貝克幾乎從無到有建立起本片的視覺風格[22],他花費兩年的時間全心投入整個電影世界的設計[23],一共畫了多達1500張的插圖[23],包含一些關鍵場景和建築[24]。1995年,克里斯·康寧漢嘗試替庫布里克打造機械模型[11]。
1995年2月,庫布里克不再與麥特蘭構思劇本,投身另一部電影《大開眼戒》的籌畫[23]。1995年12月,華納兄弟證實《大開眼戒》將取代《A.I.人工智慧》成為庫布里克的下一部作品[25][26]。1996年5月,庫布里克與史匹柏做了一個「約定」(deal),即史匹柏將導演《A.I.人工智慧》,庫布里克則擔任製片人[27],這將是庫布里克首次與他人合拍電影[21]。即使如此,兩人仍忙於各自的其他計畫,無法著手製作《A.I.人工智慧》[28]。1999年3月7日,《大開眼戒》上映四個月前,庫布里克因心臟病驟逝,享壽70歲[29]。《A.I.人工智慧》成為庫布里克未完成的遺作,除了劇本大綱外,他也留下了道具機器人的測試紀錄和童星的試拍片段,以及片商提供的1億美元製作預算[30]。由於庫布里克有著保持神秘的習慣,本片的計畫在當時鮮為外界所知,參與其中的編劇還被要求簽下封口條款[31]。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庫布里克自1980年認識以來便成為好友[30][影 2],但庫布里克並不會分享他的創作過程,只有《A.I.人工智慧》是例外[影 3]。庫布里克在1984年首度將本片的計畫告訴史匹柏,兩人針對這部電影討論了一番,但之後未再提起[32]。《侏羅紀公園》上映之後,庫布里克將華森寫的劇本大綱和摘要寄給斯皮爾伯格過目[12],並一度邀請史匹柏到家中討論《A.I.人工智慧》,展示他近十年來探究人工智慧的成果以及貝克創作的概念設計[32]。庫布里克覺得史匹柏是更適合的導演人選[影 4],於1994年提議由史匹柏執導《A.I.人工智慧》,自己擔任製片[33]。史匹柏一度答應[33][34],但後來發覺該片是屬於庫布里克的作品,最終半推半就地拒絕了[32][33][34]。之後幾年內兩人持續籌備該片,庫布里克在1996年將一份修改過的劇本大綱寄給史匹柏[23]。在庫布里克的要求下,史匹柏當時並未將與該片有關的資訊(如分鏡表、故事)洩漏給他人[35]。
庫布里克過世之後(1999年),庫布里克的遺孀克莉絲汀聯繫史匹柏,表示若史匹柏不願導演,《A.I.人工智慧》將永遠無緣問世[影 5]。史匹柏於是決定接下這部作品,並身兼導演與編劇[23]。史匹柏自覺當仁不讓[33],也想以此緬懷庫布里克[影 6],實質上他也是唯一一個得到庫布里克認可、能接下該企畫的導演[23]。葬禮的幾個月後,史匹柏與華納兄弟時任董事長特里·塞梅爾會面並表態希望繼續製作《A.I.人工智慧》,克莉絲汀與庫布里克的妻舅詹·哈蘭也一同出席[34]。雖然編寫了新的劇本,史匹柏希望拍出來的電影能盡可能貼近庫布里克的構想[23]。美術設計方面,史匹柏讓穆蘭擔任視覺效果總監,瑞克·卡特負責美術指導,並決定延用貝克的概念設計和布景設計[23]。貝克在1999年就加入美術團隊,由於曾與庫布里克密切合作,貝克在還原庫布里克的構想上幫了大忙[23]。在最終成片中,史匹柏估計使用了600張貝克所畫的分鏡[34]。
在這段期間,外界覺得史匹柏陷入了生涯首次的空窗期,面前擺著數個企劃卻毫無動靜,除了本片外還有《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少數派報告》、《藝伎回憶錄》和查爾斯·林德伯格的傳記片[36][37]。2000年2月,穆蘭對外透露史匹柏正在寫劇本[38]。同年3月,史匹柏將擔任本片導演兼編劇的消息得到證實,且夢工廠將與華納兄弟一起製片。電影定於該年7月10日開拍,預計隔年夏季上映。[39][40][41]凱斯琳·甘迺迪、邦妮·寇蒂斯與史匹柏擔任監製,華特·F·帕克斯與哈蘭擔任執行製作人[39]。7月20日,華納兄弟正式將本片的美國上映日期定於2001年6月29日[42]。史匹柏採用和庫布里克類似的低調作法,讓電影保持神祕[34][43]。一直到電影準備開拍時,外界對《A.I.人工智慧》的細節仍所知不多[43][44]。
編劇
本片的劇情大致可分成三個部分[註 1],其一是主角大衛與家人的故事,其二是大衛踏上尋找藍仙女的旅程,其三是大衛發現旅程盡頭的真相[24]。布萊恩·阿爾迪斯的原著短篇小說《玩了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僅涉及片中第一部分的劇情[45]。斯坦利·庫布里克從故事書《木偶奇遇記》汲取了進一步的故事構想,而關於人工智慧的議題,他在製作《2001太空漫遊》時就曾與I·J·古德等學者討論過[46]。庫布里克參考的研究素材包含《心智社會》[47]、《童話的魅力》[1]和漢斯·莫拉維克的著作《心智孩童》(Mind Children)[48]等書。本片歷經漫長的編劇過程,庫布里克生前至少與四名編劇合作過,時間並不重疊。他們分別是:阿爾迪斯(1982年開始,1990年結束)、鮑勃·肖(1990年)、伊恩·華森(1990年5月至1991年1月[1])和莎拉·麥特蘭(1994年5月至1995年2月[49])。
1982年11月,阿爾迪斯與庫布里克開始合作[3],他每天會由庫布里克的助理艾米利歐·達歷山德羅(Emilio D'Alessandro)接送到庫布里克的住處柴爾德維克伯里莊園一起構思劇本,晚上才離開[9][3]。庫布里克一開始就帶了一本《木偶奇遇記》給阿爾迪斯[3],希望將改編電影拍成現代科幻版的皮諾丘故事,劇情描寫機器人男孩找尋成為真人的方法(藍仙女),並且充滿童話色彩[1]。阿爾迪斯認為庫布里克的構想「荒誕」(absurd),他看不出機器人小男孩與木偶之間有任何相關性[3],並認為庫布里克應該將電影拍成一部可與《2001太空漫遊》和《奇愛博士》媲美的科幻史詩片[3][1]。阿爾迪斯也在日後表示,庫布里克想出了非常多截然不同的點子,但他總是不滿意阿爾迪斯寫出來的成果[3]。其中兩個未採用的想法包含:將劇情設定在烏托邦的未來,以及讓老舊機器人勞動至死的集中營[10]。到了1990年兩人因歧見而拆夥時[3][1],故事的結尾已然成形,場景來到被海水淹沒的紐約,但阿爾迪斯表示,庫布里克這般設計只是為了讓藍仙女從一個很深的地方出現[3]。
之後,庫布里克聯繫在《2001太空漫遊》合作過的亞瑟·查理斯·克拉克,克拉克針對故事給出一些建議,但並不願再一次和庫布里克合作[50]。克拉克推薦了鮑勃·肖,但庫布里克也不滿意肖的表現,兩人在六週內就不歡而散[50],庫布里克接下來透過科幻作品出版商找到華森[51]。華森透過傳真的方式為庫布里克寫劇本[52],華森稱庫布里克的奇特想法不斷更換且擅長找敘事破綻,這段為期9個月的編劇經驗「累人但刺激」[53]。華森於1991年1月將90頁的最終劇本大綱寄給庫布里克[12],日後他自稱因該工作而得到鉅額報酬[54]。1991年6月,庫布里克又請華森寫了兩個版本的劇本摘要[12]。華森的劇本大綱成為最終成片的基礎,得到「故事發想」(Screen Story by)的名分[55]。華森設計了舞男喬和機器人屠宰場等重要元素[56],大衛與母親共度最後一天中所做的事情也最早出現於華森的劇本[57]。編劇素材方面,肖與華森在開始編劇時都拿到了一本《木偶奇遇記》和《心智孩童》[50][51]。第四位主要編劇莎拉·麥特蘭是唯一的女性,庫布里克請她為電影帶來更多情感和童話魔法[22]。麥特蘭修改的故事中更加強調大衛與斯溫頓一家之間的互動,並且把大衛啟動銘印機制的場景從機器人公司轉移到家中[22]。日後麥特蘭回想該次編劇經驗,認為庫布里克的要求非常難以滿足,她感覺自己失敗了[31]。
時間往後幾年,史匹柏接手本片的計畫,並決定自行編寫一份新的劇本。史匹柏大可以將庫布里克的構想轉述給其他寫手,但過程中可能會有所佚失。[影 6]編劇時,史匹柏參考了華森的劇本大綱、庫布里克留下的檔案,以及他與庫布里克本人之間曾有過的討論。這也是他繼1977年上映的《第三類接觸》以來首次完整獨力編劇。[23]史匹柏自稱沒有更改庫布里克的構想,而是一步一步地把自己的想像力放進庫布里克的故事裡[58]。製片人寇蒂斯也表示,最終成片是「史匹柏對庫布里克當初想要做的東西所做的詮釋」[註 2][34]。史匹柏覺得劇本大綱的第二幕有些零散,於是藉著哈蘭提供的筆記將該幕中的各種夢幻點子整合起來[34]。另外,阿爾迪斯在史匹柏接手編導後,寫了兩篇新的故事《冬天來臨時的超級玩具》(Supertoys When Winter Comes)和《其他季節裡的超級玩具》(Supertoys in Other Seasons),讓哈蘭轉交給史匹柏過目,並被史匹柏用做編劇的靈感來源[59]。
選角
2000年3月中旬,據報導,哈利·喬·奧斯蒙與裘德·洛有意參演而正在與片商洽談[60],月底兩人確認都已加入演員陣容[61][62]。奧斯蒙的片酬為200萬美元[63]。另外有報導稱,奧斯蒙在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3月26日)的餐會上,私下詢問茱莉安·摩爾是否有意在《A.I.人工智慧》裡飾演大衛的母親,但摩爾因為有其他片約在身而婉拒[61]。4月16日,法蘭西絲·歐康娜在《窈窕野淑女》的悉尼首映會上宣布自己將飾演大衛的母親[64]。傑克·托馬斯在4月24日獲史匹柏選為演員之一[65],並於7月公開該消息[66]。6月,亞當·斯科特加盟飾演一名機械修理工[67][註 3]。7月,基斯·坎貝爾(Keith Campbell)[68]與黛薇·雀絲[69]確認參演。8月,布蘭頓·葛利森[70]、克拉拉·貝拉[71]、山姆·羅巴斯[72]與羅賓·威廉斯[73]確認加入演員陣容。
對於主角大衛,庫布里克原本的構想是由機械電子偶來扮演,不使用真人[影 7]。他實際打造了一台小男孩機器人,但成果非常糟糕,最後史匹柏決定找一個童星來演出[影 7]。大衛隨著劇情進展而越來越像真人,但他的本質仍是機器人,為了表現出這點,奧斯蒙時常保持機器人的端正姿態,並在整部片中完全沒有眨眼[影 8]。奧斯蒙的化妝要花半個小時,臉和手臂會噴上一層蠟來遮住皮膚[影 9]。奧斯蒙當時年僅11歲,拍片之餘每天仍要去學校上課3小時[影 10]。飾演舞男喬的裘德·洛在開拍前向法蘭西絲卡·傑恩斯學了三個月的舞蹈,沒有限制類型,參考對象有弗雷德·阿斯泰爾和金·凱利[影 11]。洛的化妝由維·尼爾負責,原本的計畫是戴著特製面具演戲,但這樣就看不到表情,於是改成用化妝以及乳膠下巴來呈現非真人的感覺[影 12]。洛覺得舞男喬的角色發展重點在於他選擇陪伴大衛而不是繼續服務人類[影 13]。玩具熊泰迪由傑克·安吉爾配音,他在開拍前就錄好了台詞,但並不知道台詞的情境,若有需要會在拍片時現場重錄[影 14]。史匹柏希望泰迪有著年邁、睿智的平坦聲音,有點像屹耳的感覺[影 15],這樣的聲音也與周遭的瘋狂形成對比[影 16]。奧斯蒙覺得大衛與泰迪的關係有點像匹諾曹和吉米尼蟋蟀[影 17]。
拍攝
主體拍攝於2000年8月17日正式開始,預計為期88天[74],此前原定於2000年7月10日在長島開拍[43]。整部電影幾乎都是在華納兄弟製片廠的攝影棚裡搭景拍攝,唯一一次出外景是去俄勒岡州奧克斯博地區公園[55]的森林(大衛被迫離開母親的橋段)[影 18]。本片使用的攝影棚包含15號[74]、16號[74]、17號(斯溫頓一家的房子)[75]和20號[影 18]等。亞努斯·卡明斯基擔任本片的攝影指導[影 19],也是第五度為史匹柏的導演作品執掌此職[76],使用的攝影設備為全景電影攝影機搭配蔡司公司的鏡頭[77]。卡明斯基按照本片的三個部分做出不同的攝影安排[76],他形容第一幕有種乾淨無菌的感覺,第二幕是動作冒險,第三幕是非常情緒化的劇情片[影 20]。如果劇情允許的話,卡明斯基喜歡且經常運用雨和霧來創造氛圍,因為霧氣能使光線變得柔和[影 21]。
特效與設計
斯坦·溫斯頓工作室負責設計機器人特效[影 22]。他的團隊在本片開拍之前四個月開始設計機器人[影 22]。在拍片現場,部分機器人是機械電子偶,另一部分則是經過特效化妝的演員[影 23],例如有一人半邊臉包上藍幕來飾演失去半邊臉的機器人[影 23][影 24]。溫斯頓也起用許多截肢人士來飾演有殘缺的機器人[影 25]。對於泰迪,劇組打造出它的機械電子偶,不過也有部分畫面是由電腦合成影像(CGI)動畫師製作[影 26]。泰迪的機械電子偶由六名人員操作[影 27]。奧斯蒙拍戲時帶著的泰迪內有精密機械裝置,重達20至30英磅(9.1至13.6公斤)[影 28]
本片的主要特效由光影魔幻工業(ILM)操刀,使用當時CGI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影 29]。ILM的人員為劇組設計了一套預先視覺化的系統,攝影機對著在藍幕前演戲的演員時,史匹柏便可以從電腦螢幕看到該系統將CGI背景套用到畫面中的樣子。這種作法讓史匹柏可以馬上看到畫面後製過的大致樣貌,更能捕捉想要的畫面。[影 30]除了泰迪以外,CGI動畫師還有三個重要物件必須完成:萬事通博士、外星人和藍仙女[影 31]。萬事通博士的舉止參考了羅賓·威廉斯配音時的樣子[影 32],外星人則仿效芭蕾舞者和沉默寡言型的演員,兼具優雅和份量[影 33]。為了保持夢幻感,劇組決定不找真人飾演藍仙女,而是製作CGI[影 34]。
重要場景方面,機器人屠宰場是實際搭景拍攝,現場有八百名臨時演員。劇組用假人充當片中的機器人,用滑索將之從大砲裡拉出並穿過火圈。[影 35]為了確保安全,特效總監麥可·蘭提里反覆測試,還請了消防隊在場待命[影 36]。機器人屠宰場的鐵籠橋段集結了20幾個機器人,一共需要46名遠端操作人員[影 37]。艷都最前排的建築物是微縮模型,其餘則是搭設布景和CGI[影 38]。對於艷都裡直升機失控的危險橋段,蘭提里在布景裡安置了一條軌道,將重達6,000英磅(2,700公斤)的直升機放置在軌道上的移動平台,如此一來便可控制直升機的移動[影 39]。被淹沒的紐約市是ILM用特效技術憑空打造的,結合了微縮模型(大多數建築)、照片和CGI(如海水和瀑布)[影 40]。水下的主題樂園也是以微縮模型拍攝,拍片現場煙霧繚繞,讓畫面呈現出在水下的感覺[影 41]。在拍冰窟裡大衛被解凍後的橋段時,劇組每天用上8噸的冰塊,以追求逼真的效果[影 42]。
配樂
約翰·威廉斯負責譜寫本片的配樂[影 43],他是史匹柏的長期合作夥伴。史匹柏並不擔心配樂會干擾觀眾,所以使用了非常多的配樂,總長達到約2個小時(全片長146分鐘)[影 44]。電影開頭的配樂主要使用弦樂器,片尾搭配鋼琴曲[影 44]。對於大衛搭乘直升機逃出艷都的橋段,威廉斯少見地運用了電子樂器[影 45]。情感方面,電影中有幾段「Cantilena」(意思類似抒情)風格的旋律,特別是大衛與母親的最後時光。在這首長達7分鐘的曲子裡,威廉斯融入了搖籃曲的感覺,烘托母子情感。[影 46]
庫布里克生前特別要求使用理查德·施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裡的曲子[影 47],華森的劇本大綱裡便有用上[57]。威廉斯和史匹柏都不明白原因。威廉斯找不到適合該曲的橋段,最後選擇在大衛搭車過橋進入艷都的30秒橋段中,與他寫的配樂一起播放。威廉斯覺得這樣呈現的結果很特別,過往經驗中大概只有《第三類接觸》與之相似。[影 47]威廉斯自己也在某段配樂裡融入彼得·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影 48]。
電影原聲帶於2001年發行。
備註
腳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