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2年中國高溫是指2022年6月13日至8月31日期間中國境內的持續極熱天氣,2022年夏季中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有366個國家氣象站突破歷史最高溫度[1][2]。區域性高溫事件持續79天,覆蓋範圍超過500萬平方公里,中國有23個省份出現40攝氏度以上高溫。[3]重慶北碚8月18日最高氣溫達到45℃,四川渠縣8月24日最高氣溫達到44℃。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華南、新疆吐魯番盆地等地累計高溫天數都在20天以上,四川東部、重慶中西部、湖南、江西、福建西北部、浙江、新疆吐魯番等地高溫天數達到30天以上[4]。高溫也導致河北等7省區電網緊張,浙江東部、河南西部、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北部出現旱情,全國數十座城市發布高溫預警,多地報告有高溫導致的熱射病確診乃至死亡案例。
據國家氣候中心分析,因全球變暖導致的大氣異常是歷次熱浪的直接原因,而正在進行的拉尼娜現象助推了本次持續高溫天氣:今年6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顯著增強,形成連片的環球高壓帶,受此影響俄羅斯北部和歐洲西部均錄得氣溫偏高,全球6月均溫也創下1979年以來新高;在高壓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大氣乾燥少雲,地表更容易接收太陽熱量形成高溫天氣;6月下旬以來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北,隨着颱風暹芭七月上旬北上,副熱帶高壓進一步增強和穩固,其所加持的水汽增加高壓地帶的濕度,進一步提高人體的體感溫度。[5]
6月13日,中國北方出現年度首次區域性高溫,華北、華中、長江中下游、浙閩大部、海南以及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氣溫都超過35℃,氣溫35℃以上區域達到343.9平方公里,影響超過6億人[6]。至6月22日,已經有2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當地6月歷史極值紀錄,其中以河南情況最為嚴重:河南有59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40℃,其中河南林州和舞鋼均突破年最高氣溫紀錄,分別達到42℃和40.9℃,河南濟源的地表溫度達到創紀錄的74.1℃,24日一日河南各級氣象部門累計發布高溫預警158條,其中紅色預警79條[7][8]。持續高溫也導致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安徽北部、河南大部、陝西中部、甘肅東部等地出現旱情,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山東在內多省電網也因高溫突破最大電路負荷。[9][10][11]
與此同時,中國南方貴州、江西、廣西等地也錄得創紀錄的降水過程,全國出現南澇北旱的情形[12]。隨着6月下旬南方雨帶逐漸向北方發展,6月26-30日北方迎來首次大範圍降水過程,籠罩華北的持續高溫天氣暫時告一段落,但強降水也導致山東、河北、河南26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6月極值[11]。
7月6日開始高溫開始席捲西北、華北、黃淮和長江流域,高溫覆蓋國土面積達502.1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至7月13日全國累計有71個國家氣象站突破歷史極值,其中河北靈壽、藁城、正定和雲南鹽津均錄得44℃以上的極高溫,上海徐家匯氣象站13日錄得最高氣溫,追平自1873年建站以來最高氣溫紀錄[13][14]。受到高溫影響,多省電網錄得歷史最高負荷,全國多地出現熱射病病例,浙江、四川、上海、陝西均報告熱射病死亡病例[15]。根據國家氣象中心,現在進行中的高溫天氣影響範圍已經超過了此前的2003年和2013年,尚不及2017年的極端高溫天氣。[5]
8月11日,上海中心城區出現第6個40度以上的天氣,超過2013年的5天,使得2022年成為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超過40度日數最多的年份。[16]黃浦江水位創下十年新低,長江口遇到咸潮。太湖水位創下20年新低[17][18]。中央氣象台在8月12日18時(北京時間)發布高溫紅色預警;截至13日,中央氣象台已連續24天發布高溫預警[19][20]。安徽出現旱情,有河流斷流。[21]長江武漢段水位較歷年同期水位低了約6米,創1865年有水文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水位。[22]星子站水位退至11.99米,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低水位,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當年成為1951年有記錄以來鄱陽湖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23]而依賴水利發電的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等地在持續高溫下許多工廠停工[24],城市啟動輪流斷電。陝西、甘肅向四川輸電。[25]當地的農作物生長受損、牲畜飼養受到威脅。[26]截至8月17日,河南省受旱面積1058萬畝。[27]8月17日,重慶市北碚區國家站最高溫達44.6℃,打破重慶有氣象記錄以來最高溫[28];18日最高氣溫再破記錄,為45℃[29],沙坪垻站於8月19日及8月24日錄得日最低氣溫最高紀錄34.9℃,並創下氣溫連續維持≥30℃的最久紀錄(8月6日至8月29日);重慶當地出現山火。[30]長江流域發生了1961年以來最嚴重的氣象乾旱。[31]浙江出現用水緊張和飲水困難等情況。[32]截至8月21日,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個省市耕地受旱面積達3299萬畝,246萬人、35萬頭大牲畜供水受影響[33]。中國國家氣候中心認為該年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34]8月24日至26日,陝西南部、江漢、江淮及江南的高溫天氣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退。[35][36]。8月25日,川渝部分地區實行人工增雨[37]。26日起,四川盆地、江南高溫範圍開始有所減小。[38]28日,四川省一般工商業用電全部恢復。四川用電緊張局面得到緩解[39]。29日起,四川盆地高溫天氣解除。重慶大部地區氣溫降至30℃以下。[40]30日,長江流域部分地區旱情緩解。[41]31日起,南方大部高溫消退,高溫過程結束[42]。
9月中旬,華北平原氣溫普遍超過30℃,湖南、江西、湖北部分地區以及華南一帶再度出現高溫,福州、廣州等地連續四天最高氣溫在35℃或以上。[43]9月17日7時-18日7時,江西有11個地市出現高溫天氣,1411個氣象監測站最高氣溫超35℃,贛州會昌、九江修水等地最高氣溫超40℃。撫州東鄉區17.2萬畝晚稻遭受乾旱[44]。9月18日14時,江西啟動省級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截至9月19日,江西全省95.7%的縣(市、區)出現特重氣象乾旱。自7月12日江西局部開始出現重度氣象乾旱以來至當天江西已持續69天乾旱。旱情導致江西省11個設區市115個縣(市、區,含功能區)448.4萬人受災,因旱需生活救助15.9萬人,其中因旱飲水困難需救助1.7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12.5千公頃(918.7萬畝),絕收67.2千公頃(100.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58.9億元。[45]截至9月21日,湖南全省122個縣市區全部達到中度以上氣象乾旱,97個縣市區達到特旱。全省累計斷流河流總長約950公里。[46]
10月內,中國大陸有24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秋季極值,其中有26個站達到或超過40℃,這也是全國10月歷史上第一次出現40℃極端高溫;破紀錄事件主要發生於10月上旬的南方地區,該時段南方高溫(≥35℃)日數為有紀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同時長江以南地區持續7月以來的「伏秋連旱」[47]。
10月1日,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7省份部分地區最高37至39℃。安徽石台最高氣溫達40℃,創下最晚超高溫紀錄,也是中國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時間最晚的40度。此外,江西、湖南等省出現局地特旱,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氣象乾旱橙警[48][49]。10月3日中午12時10分,上海徐家匯站實況氣溫達到34.1℃,超過了1984年創下的10月最高氣溫紀錄34℃。上海市個別站點的氣溫一度達到37℃。[50]同日杭州市最高氣溫達38.4℃,既打破了十月高溫歷史紀錄,也刷新了最晚高溫(≥35℃)紀錄;浙江有4個國家氣象站氣溫突破40℃[51]。
11月11日,中國南方出現同期罕見暖熱天氣。江南多地氣溫接近33℃,湖南湘潭、江西安福溫度突破34℃。湖南、江西共計52個氣象站最高氣溫打破當地11月最高氣溫極值。長沙最高氣溫達到33.1℃,刷新11月最高氣溫紀錄。[52]
因應高溫天氣產生的用電高峰,多地實施限電措施。在上海市,因應夏季用電高峰,黃浦江沿岸外灘、北外灘、小陸家嘴地區的照明燈光於8月22日至23日關閉[53]。
持續高溫引發長江流域出現大面積乾旱,四川、重慶、湖北等10省市耕地受旱面積6632萬畝。[54]其中位於江西省廬山市的鄱陽湖落星墩完全露出水面[55]。而在重慶市巴南區雙河口鎮五台村附近,常年淹沒在長江水中的佛爺梁島礁露出江面,礁石最高處出現了3龕摩崖造像,經初步確定為明清時期建造,用於保佑來往船隻平安航行,兼指引航向、標記地點[56]。乾旱天氣還在重慶主城區多點引發山火:根據吉林一號氣象衛星拍攝的衛星照片,起火地點涵蓋涪陵區、江津區、巴南區、璧山區等地,當中部分起火地點地勢陡峭,需要由志願者組織的摩托騎士上山運送物資[57][58]。
受到高溫導致的電力需求增加及水電發電量減少等諸多因素影響,中國西南的四川、重慶等地出現電力短缺現象。四川當局宣布從8月15日至20日對四川電網限定方案中的所有用電企業實施生產全停,其後再將停工時間延長5天,至25日結束[59];與此同時,四川省於8月21日啟動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一級應急響應,全省範圍內的所有KTV、電玩、網吧、酒吧、洗足房、美容院、茶樓、五金加工、汽車美容等非民生用電全部限電,暫停使用空調系統;所有燈光秀、景觀燈、店招、廣告燈箱、廣告顯示屏、公益宣傳屏、形象標識燈全天候關閉[60]。重慶洪崖洞2外牆燈飾及洪崖滴翠瀑布於8月21日起暫停開放,景區內公共照明縮減四分之三[61];在限電措施影響下,重慶地鐵車廂漆黑一片,只有指示燈泛着紅光,網友戲稱感覺如「玩密室逃脫」,地鐵方面表示後續將進行適當調整,以降低市民的不適感[62]。同時重慶接連爆出有中老年長者在高溫及停電下中暑喪生。[6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