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2018 FIFA World Cup)為第21屆國際足協世界盃的賽事,於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羅斯舉行,共進行64場賽事。
| |
---|---|
![]() 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官方標誌 | |
賽事資料 | |
屆數 | 第 21 屆 |
主辦國 | ![]() |
比賽日期 | 6月14日–7月15日 |
參賽隊數 | 32 隊(來自5個大洲) |
球場 | 12 個(位於11個城市) |
衛冕球隊 | ![]() |
最終成績 | |
冠軍 | ![]() |
亞軍 | ![]() |
季軍 | ![]() |
殿軍 | ![]() |
賽事統計 | |
比賽場數 | 64 場 |
總入球數 | 169 球(場均 2.64 球) |
入場人數 | 3,031,768 人(場均 47,371 人) |
神射手 | ![]() |
最佳球員 | ![]() |
最佳守門員 | ![]() |
最佳年青球員 | ![]() |
公平競爭獎 | ![]() |
國際足協將2018年與2022年世界盃申辦程序一併進行,2018年世界盃的正式申辦國家包括:英格蘭、俄羅斯、比利時與荷蘭(聯合申辦)及西班牙與葡萄牙(聯合申辦)。原本墨西哥與印尼亦有意申辦,惟墨西哥其後於2009年底撤銷申請,印尼則於2010年初被國際足協評定不符合資格而遭拒絕申請。經過正式投票後,國際足聯宣佈俄羅斯成為2018年世界盃主辦國。雖然主辦國俄羅斯體育禁藥問題被提出後有被影響跟調查,但最終該國保住主辦權繼續比賽。
俄羅斯國土橫越歐亞兩洲,但基於歐洲足球協會會籍,主辦會場除葉卡捷琳堡中央體育場以外均位於俄羅斯在歐洲地區的城市,決賽於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舉行[1][2][3]。最後,法國以 4–2 擊敗克羅地亞,獲得了本次世界盃的冠軍,彌補2年前歐國盃之遺憾[4]。
本屆世界盃首度導入影像輔助裁判系統(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此技術將會協助裁判執行關於進球、十二碼與越位的判罰[B]。
申辦過程
2018年及2022年國際足協世界盃的申辦程序於2009年1月開始,申辦國家必須於2月2日前完成申請手續[5]。申辦2018年世界盃的國家共有8個國家,包括荷蘭/比利時(聯合申辦)、西班牙/葡萄牙(聯合申辦)、俄羅斯及英格蘭,原本墨西哥與印尼亦有意申辦,惟墨西哥其後於2009年底取消申請[6],印度尼西亞則於2010年初被國際足協評定不符合資格而遭拒絕申請[7]。由於沒有非歐洲國家申辦2018年世界盃,根據國際足協禁止同一洲連續主辦兩屆世界盃的規則,因此2022年世界盃不可以由歐洲國家申辦。
22位國際足協執委於2010年12月2日在蘇黎世就2018年世界盃主辦權進行投票[8],在第一輪投票中最先獲得12票以上的一方則獲得主辦權,如該輪沒有一方達到12票以上,得票最少的一方則出局,而進入下一輪投票只要有一方獲得12票以上則獲得主辦權,如最後僅剩兩方且均為11票,將由國際足協主席白禮達進行最終的裁決。最終俄羅斯在第二輪投票獲得12票以上,擊敗荷蘭/比利時及西班牙/葡萄牙,而事前被譽為申辦大熱門的英格蘭在第一輪出局[9]。
比賽場館
莫斯科 | 聖彼得堡 | 索契 | |
---|---|---|---|
盧日尼基體育場 (升級場館) |
斯巴達克體育場 | 聖彼得堡體育場 十字架體育場 |
菲什特奧林匹克體育場 菲什特體育場 |
容納人數:78,011[13] | 容納人數:44,190[14] | 容納人數:64,468[15] | 容納人數:47,659[16] |
![]() |
![]() |
![]() |
![]() |
薩馬拉 | 喀山 | ||
薩馬拉競技場 (新建場館) |
喀山競技場 | ||
容納人數:41,970[17] | 容納人數:45,379[18] | ||
![]() |
![]() | ||
頓河畔羅斯托夫 | 伏爾加格勒 | ||
羅斯托夫競技場 (新建場館) |
伏爾加格勒競技場 (重建場館) | ||
容納人數:45,000[19] | 容納人數:45,568[20] | ||
![]() |
![]() | ||
下諾夫哥羅德 | 葉卡捷琳堡 | 薩蘭斯克 | 加里寧格勒 |
下諾夫哥羅德體育場 (新建場館) |
葉卡捷琳堡中央體育場 葉卡捷琳堡競技場 (升級場館) |
莫爾多維亞競技場 (新建場館) |
加里寧格勒體育場 (新建場館) |
容納人數:44,899[21] | 容納人數:35,696[22][23] | 容納人數:44,442[24] | 容納人數:35,212[25][23] |
![]() |
![]() |
![]() |
![]() |
參賽隊伍
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是由國際足協六大洲足協聯合主辦的資格賽,除了主辦國俄羅斯外,在外圍賽會選出31支國家或地區足球代表隊參與世界盃決賽週,本屆世界盃外圍賽是首次所有國際足協209個成員國全體參與,賽事於2015年3月正式展開直至2017年11月結束。在2015年3月12日,國際足協宣佈津巴布韋因為拖欠前國家隊主帥何塞·克勞迪內·喬吉尼(José Claudinei)的工資而逐出世界盃外圍賽[26]。2015年5月30日,國際足聯議決對印度尼西亞足協實施全面禁賽,理由為印尼政府插手干預當地足協事務,違反了國際足聯章程的第13與17條,印尼國家足球隊因此無緣參與世界盃外圍賽[27]。
本屆杯賽亦缺席了一些傳統強隊參與;四屆世界盃冠軍得主意大利隊意外的於歐洲區預選賽附加賽被瑞典隊淘汰,是該隊六十年來的首次缺席;而另一傳統強隊荷蘭隊則早於預選賽即被淘汰;而此前連續七屆盃賽進入決賽階段的美國隊亦爆冷無緣此次盃賽;而南美傳統勁旅智利隊亦於預選賽被淘汰出局。
本屆世界盃32隊晉級球隊中,20隊都有出席上屆決賽周賽事。而冰島和巴拿馬兩隊都是首次晉級決賽圈,前者更是歷來成功晉級決賽周的隊伍中國家人口最少者[28]。而本屆賽事中,有曾最少缺席三屆賽事或以上的球隊重新回到世界盃:包括埃及(上次參與1990年)、摩洛哥(上次參與1998年)和秘魯(上次參與1982年)。
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外圍賽於2015年3月到2017年11月之間進行,為時32個月,一共851場比賽。會內賽於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之間進行。FIFA的組織委員會於2016年3月16日公布更具體的時間安排。
|
|
|
![]() 參賽球隊 被淘汰球隊 被FIFA取消參賽資格的球隊 非FIFA成員
|
球隊 | 出線形式 | 出線日期 | 出席次數 | 上次出席 | 最佳成績 |
---|---|---|---|---|---|
![]() |
主辦國 | 2010年12月2日 | 11 次 | 2014 | 殿軍 (1966)[29] |
![]() |
南美洲區首名 | 2017年3月28日 | 21 次 | 2014 | 冠軍 (1958、1962、1970、1994、2002) |
![]() |
亞洲區第三圈A組首名 | 2017年6月12日 | 5 次 | 2014 | 分組賽 (1978、1998、2006、2014) |
![]() |
亞洲區第三圈B組首名 | 2017年8月31日 | 6 次 | 2014 | 十六強 (2002、2010) |
![]()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第五圈首名 | 2017年9月1日 | 16 次 | 2014 | 半準決賽 (1970、1986) |
![]() |
歐洲區H組首名 | 2017年9月3日 | 13 次 | 2014 | 殿軍 (1986) |
![]() |
亞洲區第三圈A組次名 | 2017年9月5日 | 10 次 | 2014 | 殿軍 (2002) |
![]() |
亞洲區第三圈B組次名 | 2017年9月5日 | 5 次 | 2006 | 十六強 (1994) |
![]() |
歐洲區C組首名 | 2017年10月5日 | 19 次 | 2014 | 冠軍 (1954、1974、1990、2014) |
![]() |
歐洲區F組首名 | 2017年10月5日 | 15 次 | 2014 | 冠軍 (1966) |
![]() |
歐洲區G組首名 | 2017年10月6日 | 15 次 | 2014 | 冠軍 (2010) |
![]() |
非洲區第三圈B組首名 | 2017年10月7日 | 6 次 | 2014 | 十六強 (1994、1998、2014) |
![]()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第五圈次名 | 2017年10月7日 | 5 次 | 2014 | 半準決賽 (2014) |
![]() |
歐洲區E組首名 | 2017年10月8日 | 8 次 | 2006 | 季軍 (1974、1982) |
![]() |
非洲區第三圈E組首名 | 2017年10月8日 | 3 次 | 1990 | 分組賽 (1990) |
![]() |
歐洲區I組首名 | 2017年10月9日 | 1 次 | 首次參賽 | 無 |
![]() |
歐洲區D組首名 | 2017年10月9日 | 12 次 | 2010 | 殿軍 (1930、1962) |
![]() |
歐洲區B組首名 | 2017年10月10日 | 7 次 | 2014 | 季軍 (1966) |
![]() |
歐洲區A組首名 | 2017年10月10日 | 15 次 | 2014 | 冠軍 (1998) |
![]() |
南美洲區次名 | 2017年10月10日 | 13 次 | 2014 | 冠軍 (1930、1950) |
![]() |
南美洲區第三名 | 2017年10月10日 | 17 次 | 2014 | 冠軍 (1978、1986) |
![]() |
南美洲區第四名 | 2017年10月10日 | 6 次 | 2014 | 半準決賽 (2014) |
![]()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第五圈第三名 | 2017年10月10日 | 1 次 | 首次參賽 | 無 |
![]() |
非洲區第三圈D組首名 | 2017年11月10日 | 2 次 | 2002 | 八強 (2002) |
![]() |
非洲區第三圈C組首名 | 2017年11月11日 | 5 次 | 1998 | 十六強 (1986) |
![]() |
非洲區第三圈A組首名 | 2017年11月11日 | 5 次 | 2006 | 分組賽 (1978、1998、2002、2006) |
![]() |
歐洲區附加賽勝方 | 2017年11月12日 | 11 次 | 2014 | 八強(1934、1938、1954) |
![]() |
歐洲區附加賽勝方 | 2017年11月12日 | 5 次 | 2014 | 季軍 (1998) |
![]() |
歐洲區附加賽勝方 | 2017年11月13日 | 12 次 | 2006 | 亞軍 (1958) |
![]() |
歐洲區附加賽勝方 | 2017年11月14日 | 5 次 | 2010 | 八強 (1998) |
![]() |
跨洲附加賽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亞洲區)勝方 | 2017年11月15日 | 5 次 | 2014 | 十六強 (2006) |
![]() |
跨洲附加賽 (大洋洲–南美洲區)勝方 | 2017年11月15日 | 5 次 | 1982 | 八強 (1970) |
抽籤於2017年12月1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30]。這32隊被分為8組,每組4隊。
根據2017年10月的FIFA世界排名,這些球隊將分配到4檔次。第1檔次包含主辦國俄羅斯(將自動分配到A1)和世界排名最高的7隊,第2檔次包含下一個最好的8隊,如此類推[31]。這與之前幾屆的抽籤不同,過去數屆只有第1檔次是基於FIFA排名,而剩下的檔次則按照出線球隊所屬的洲份劃分。不過本屆與之前的幾屆一樣,來自同一洲份聯盟的球隊在小組賽階段將不會碰頭,但因歐洲球隊有14隊之多,每個組最多可以包含兩支歐洲球隊。
每支隊伍需要首先決選出最多35人的初選名單,而最終名單則由23名球員組成(其中三名必須是門將),並必須在限期前確定最終球員名單。如果名單內的球員因傷勢嚴重,球隊可在首場比賽前24小時之前替換人選。除了因參與5月26日進行之2018年歐洲冠軍聯賽決賽的球員外,其餘於初選名單之球員於5月21至27日期間必須休息。
球隊大本營
球隊大本營將在比賽之前和世界盃之期間作為32個國家隊的訓練基地。2018年2月9日,國際足聯宣布了每個參賽隊的大本營地點[32]。
|
|
裁判
國際足聯理事會於2018年3月16日同意在本屆世界盃首次採用影像輔助裁判[33]。3月29日,國際足聯公布場上裁判員名單[34]。4月30日,影像輔助裁判名單公布[35]。5月30日,沙特阿拉伯裁判法赫德·米爾達西涉嫌收受賄賂對比賽數據造假被禁賽,他的兩名助理裁判也被踢出名單[36]。新裁判沒有出現,但來自阿聯酋的哈桑·馬里(Hasan Al Mahri)和日本的山內弘的兩名助理裁判被增加到名單中[37][38]。
今屆開始雖然引入了視頻助理裁判(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技術,但因需要在主裁判提出質疑時VAR才能派上用場,所以部分判罰亦存有不少爭議。雖然如此,今屆引入的VAR亦減少了不少誤判。
- 6月17日,莫斯科時間晚上9時舉行的E組首輪分組賽巴西 vs 瑞士。瑞士球員祖貝爾在第50分鐘接應角球時頭槌頂入,然而在過程中蘇巴明顯地將巴西中堅米蘭達推倒再攻門。此時巴西球員提出抗議並要求裁判觀看VAR,但墨西哥籍裁判施薩·拉莫斯斷然回絕了該要求。在第73分鐘時,加布里埃爾·熱蘇斯在禁區右側被沙爾抱著然後倒地。明顯的十二碼判罰,但裁判拉莫斯卻示意比賽繼續,而VAR亦沒有介入。除此之外,巴西當家球星內馬爾被瑞士球員多次惡意侵犯,但裁判拉莫斯卻視若無睹。多次如此惡意的犯規拉莫斯卻只給予部分瑞士球員黃牌一張,實際上內馬爾多數都是離譜假摔,造成裁判厭煩而不想理會(就像童話故事裡喊狼來了的小孩)。
- 6月18日,莫斯科時間晚上9時舉行的G組首輪分組賽突尼西亞 vs 英格蘭。球賽進行至第38分鐘時重演了前一個比賽日加布里埃爾·熱蘇斯倒地的一幕。英格蘭左路開出罰球後,突尼西亞的薩西在禁區內將哈里·凱恩從後抱起然後倒地。多名英格蘭球員投訴並要求觀看VAR,但哥倫比亞籍裁判韋馬·勞當卻視若無睹。在4分鐘前,基爾·獲加在禁區肘擊突尼西亞球員,裁判直指十二碼並給予其黃牌一張,其後突尼西亞憑該十二碼追平至1-1[39]。完場後突尼西亞錄得14次犯規,但卻沒有被罰牌。賽後部分英格蘭名宿在社交網站恥笑VAR是否已經失靈。
- 6月26日,B組第三輪分組賽伊朗 vs 葡萄牙,基斯坦奴·朗拿度肘擊伊朗球員彭拉利根積,裁判也隨即中斷比賽、啟用VAR判決,但最終結果卻未給予紅牌。2010年也執教世界盃的伊朗教頭說:「現實是用VAR裁定時明明就看到肘擊,按規則來看就是判紅牌,不是說利昂內爾·梅西或基斯坦奴·朗拿度就能例外[40]。」
開幕式
分組賽
首名及次名可晉級淘汰賽,而分組排名依照下列準則:[41]
分組賽排名準則 |
---|
球隊於分組賽的排名會按以下準則排列:[42]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葡萄牙 ![]() |
1–0 |
![]() |
---|---|---|
|
報告 |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資料來源:FIFA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排名規則:分組賽排名準則
淘汰賽
賽事統計
市場營銷
合作夥伴
相關問題
轉播權
註解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