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紀錄以來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為慘重的大西洋颶風季之一,於2004年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時間段[1],但這年的風暴活動一直持續到了12月。本時間軸中記錄了全年大西洋盆地所有熱帶和亞熱帶氣旋形成、增強、減弱、登陸、轉變成溫帶氣旋以及消散的具體信息。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每年都會對前一年颶風季的所有天氣系統進行重新分析,並根據結果更新其風暴數據庫,因此以下時間軸中還包含有實際操作中沒有發布的信息。包括風速、位置、距離在內的所有數字都是經四捨五入換算成整數[2]。
全季一共形成了16個熱帶低氣壓,15個獲得命名的風暴,其中9個達到颶風標準,6個成為大型颶風[注 1]。本季共有6場獲得命名的風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阿拉巴馬州登陸,分別是熱帶風暴邦尼、颶風查利、颶風弗朗西絲、颶風伊萬和颶風珍妮,其中有3場颶風的持續風速至少達到每小時185公里(大型颶風強度)。這也是有紀錄以來唯一一個有4場颶風對佛羅里達州產生影響的大西洋颶風季,其中颶風伊萬並沒有在該州登陸,但仍帶去了颶風強度的狂風[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