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厘米GebH 40山地榴彈炮(德語:10.5 cm Gebirgshaubitze 40)是德國在二戰中所使用的105毫米山炮。總共製造了約420門。從1942年起在芬蘭、意大利、法國、東線和巴爾幹半島跟隨著德國山地師一起作戰。它並未隨著納粹德國瓦解而退役,仍然被多個歐洲國家持續使用服役到1960年代。
10.5 cm Gebirgshaubitze 40 | |
---|---|
類型 | 山炮 |
原產地 | 納粹德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42–65 |
使用方 | 納粹德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伯勒爾 |
研發日期 | 1938–40 |
生產商 | 伯勒爾 |
單位成本 | 54,850國家馬克[1] |
生產日期 | 1942–45 |
製造數量 | 420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660公斤(3,660磅) |
槍管長度 | 2.87公尺(9英尺5英寸) L/30 |
炮彈 | 105 x 284 mm R[2] |
炮彈重量 | 14.52公斤(32 磅 0 oz) |
口徑 | 105 mm(4.1英寸) |
後膛 | 水平楔式炮閂 |
後座力 | 液壓後座 |
載具 | 分離式腳架 |
射擊仰角 | -4° 30' to +71° |
迴旋角度 | 51° |
射速 | 4–6 發/分 |
槍口初速 | 565 m/s(1,850 ft/s) |
最大射程 | 12.6 km(7.8 mi) |
開發和介紹
10.5厘米GebH 40是為了滿足納粹德國陸軍替換火力較為不足之7.5厘米GebH 36山地榴彈炮而設計,萊茵金屬和伯勒爾公司(前奧地利百祿鋼廠)在1940年提交了設計草案以供部隊演習之用,後來選定了由伯勒爾公司的設計案,不過正式生產實際上直到1942年才開始。在1942-1945年間製造了約420門火炮。[3]
10.5厘米GebH 40採用了非常傳統的無砲盾火炮設計,它有着標準德式的可分離制退鋤的分離式腳架、水平楔式炮閂和炮口制退器,但運輸方式和德軍常用的有所不同。它的輪子是以輕合金外覆橡膠材質輪胎製造,而彈簧懸吊系統則固定在腳架上,輪子會在腳架打開以準備射擊時向內前束 (Toe-in)。而在架設射擊陣地時會在腳架前放置一個射擊基座,這樣一來就讓火炮有了三點支撐,也減少了尋找發射位置所需要的時間(三點支撐要比四點支撐簡單)。 它的機動方式可以直接整炮拖運,也可以拆成四份放在Sd.Kfz. 2 "Kettenkrad" 半履帶車掛設的單軸後拖車拖運,或者是拆成五份讓騾馬駝運。GebH 40全重達1,660公斤,目前仍是有服役紀錄中的山砲最重的一款,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它是最優秀的山地榴彈炮之一,因此它在部分歐洲國家服役到1960年代。
10.5厘米GebH 40有兩個不同的射程數:12,625公尺(13,807碼)[4]和16,740公尺(18,310碼)。 前者的數據是和10.5厘米leFH 18榴彈炮和美國M-2對比出來的,因此更具可信性。
10.5厘米GebH 40可發射眾多彈藥,但不共用其它火炮可用的105公厘穿甲彈。反坦克戰時則以三種不同的10.5厘米成形裝藥彈替代傳統穿甲彈破壞裝甲目標,照明彈則和10.5厘米leFH 18榴彈炮通用。不過它使用了獨有的高爆彈和煙霧彈。通常情況下會用六個發射藥包來達到目標射程,在極限距離上甚至可以加上第七個發射藥包。
註記
來源
外部鏈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