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安徽省縣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黟縣古稱黝(黟的異體字,音同黟),始建於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按《舊唐書·地理志》黟縣得名於縣城南方產石墨的墨嶺山(今為青嶺山)。
西漢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黝縣改為廣德國,立中山憲王劉福的弟弟利鄉孝侯劉安之孫、利鄉戴侯劉遂之子劉雲客為廣德王,奉祀中山靖王劉勝。次年,劉雲客薨,諡號夷,沒有兒子。鴻嘉五年,廣德國被廢除,復稱黝縣。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黝縣改稱朔鹵,屬丹陽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復稱黝縣。按《宋書·州郡志》孫權於建安十三年分丹陽郡置新都郡,晉武帝改名新安郡,黟縣與歙縣都屬於新安郡。隋滅陳後,一度廢止了黟縣,又於大業十一年恢復了建置。宋代的黟縣隸屬江南東路的徽州,在重要程度上被評為「緊」。元代則隸屬於徽州路,被評為「下」縣。
1950年屬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劃歸黟縣管轄。1958年1月2日,黟縣縣委、縣政府機關奉令遷至祁門縣合併辦公。1959年4月5日,恢復黟縣建置。
根據(安徽省)黃山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黟縣常住人口為76211人[3],男性人口占比51.83%,女性人口占比48.17%,年齡結構中0-14歲占比11.9%,15-59歲占比60.72%,60歲以上占比27.38%,65歲以上占比20.4%。
黟縣北枕黃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環抱,耕地面積共0.403萬公頃,山場面積7.0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6.3%。年平均氣溫15.8℃,降水量1686毫米,無霜期212-213天。
境內至今仍存有保護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為皖南之首。有西遞、宏村、南屏、關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築村落,其中西遞、宏村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黟山竹枝詞》是吟詠古徽州黟縣的創作,多記風土民情、山川形勝。俞正燮有竹枝詞:「兩般勝貴米與錢,大業從來說墾田;人眾真難為造物,苞蘆已值到山顛。」又「幾層小樓傍山隈,六尺地從三戶開;遊客不知人逼仄,間評都說好樓台。」
黟縣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
黟縣的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包括: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