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絲帶是一種顏色絲帶,象徵哀傷、憂傷或某些政黨的理念或政治傾向。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5月9日) |
哀悼的象徵
黑色從古到今,不論東方西方,都是代表悲傷、喪慟、悲慘的顏色。因此,黑絲帶在如葬禮等場合十分常見。出席喪禮時,很多人會攜上黑絲帶;發生災難時,不少群眾也會繫上黑絲帶默哀。
以下是近年一些重大場合使用黑絲帶來哀悼死難者的例子:
- 1989年中國六四事件。
- 1997年8月31日英國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後,人民綁起黑絲帶哀悼。
- 2005年英國倫敦七七爆炸案後,Google為了表示尊重和同情,在官網上放置黑絲帶的圖標。
- 2007年4月16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後,不少人都帶上黑色絲帶以示哀悼。
- 2007年8月15日秘魯大地震後,該國所有電視台都放上黑絲帶圖案,為期三天。
-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卡欽斯基及多名政府高層墜機身亡後,人民綁起黑絲帶舉國哀悼。
- 2010年8月23日菲律賓馬尼拉人質事件後,不少人也把Facebook頭像轉為黑絲帶以作悼念遇害香港人質。
- 2015年1月7日法國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後,Google在其法國版與英國版的頁面以黑絲帶致哀。
- 2017年9月11日,Google在其主頁以黑絲帶悼念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
- 2017年10月2日,Google在其主頁以黑絲帶悼念前一日的美國拉斯維加斯槍殺案。
- 2020年6月9日,Google在其主頁以黑絲帶悼念一個月前美國佛洛伊德之死。[1][2]
- 2021年4月3日,Google在其主頁掛上黑絲帶,悼念前一日的台灣太魯閣號列車出軌事故[3][4]。
上述之外,像是一些大型地震或暴風等災害後,也常會用到黑絲帶來表示哀悼。
政治象徵
在英國倫敦的一些政黨以黑絲帶作為精神標誌,還發展出倫敦黑絲帶,也有一些國家的軍隊和特殊團體以黑絲帶作為象徵標誌。
以下是使用黑絲帶且較廣為人知的政治團體:
黑絲帶日與波羅的海之路
黑絲帶日是每年的8月23日。自2009年起,歐盟的機構每年都以歐洲史太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爲名作紀念。
大事紀:
波羅的海之路(愛沙尼亞語:Balti kett、拉脫維亞語:Baltijas ceļš、立陶宛語:Baltijos kelias)是發生於1989年黑絲帶日的一次大型和平示威。大約有200萬人加入這場活動,他們手牽手組成一個長度超過600公里的人鏈,穿過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這一示威是為了希望世界能夠關心三國共同的歷史遭遇——因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該三國被蘇聯占領。該示威也是波羅的海三國追求脫離蘇聯、各自獨立過程中的重要事件。
其他意義
變種
-
變種黑絲帶之一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