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棣(1912年1月12日—2010年7月4日)[2],中華民國音樂家、作曲家,生於廣東省高要縣。最知名作品為寫於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杜鵑花》。1998年當選國立中山大學87學年度傑出校友(民國23年廣州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教育系)。2007年獲輔仁大學頒發名譽藝術博士。黃友棣和另外兩位同時期並長期共事的藝術工作家——韋瀚章及林聲翕被稱為「歲寒三友」。
生平
黃友棣於1912年1月12日(農曆辛亥年11月24日)出生於廣東高要,11歲開始接觸音樂,23歲(1934)畢業於中山大學教育學系,在廣東生活並展開音樂教育生涯。
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於德明中學、香港大同中學與珠海書院任教。1955年獲得英國皇家音樂院小提琴學位(L.R.S.M),1957年赴義大利羅馬,於滿德藝術學院深造音樂達六年,獲得作曲文憑(M.C.M.A.R.)。
1963年回香港後,致力於音樂創作、音樂教育及推廣工作,為香港不少學校創作校歌,從小學、中學以至大專。1978年,中國廣播公司50週年紀念合唱曲〈中廣之歌〉,由黃瑩作詞、黃友棣作曲。
1987年黃友棣從珠海書院退休後遷居台灣高雄市,積極於社區音樂活動推廣,為高雄市各大小音樂團體進行指導。先後得到教育部文藝獎(1962)、中山文藝獎(1967)、海光獎章(1968)、中國文藝協會榮譽獎(1982)、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1983)、國防部埔光金像獎、行政院文化獎(1994)等。
黃友棣與高雄縣鳥松鄉圓照寺的敬定法師與玄慧法師於1991年相識,熱心推行「以樂弘道」的工作,自此奠定佛教因綠,為圓照寺創作了超過百首的佛教合唱作品,在現代佛教音樂中有著重要的地位。2008年遷入圓照寺內長住及養病。
2009年,黃友棣陸續因肺積水、摔倒、呼吸衰竭多次進入高雄榮民總醫院治療。11月由單國璽為黃友棣付洗,聖名安博·額我略——因為黃友棣在羅馬時曾潛心鑽研聖安博的聖歌和聖額我略的彌撒曲[3]。2010年7月4日,黃友棣離世;離世後獲頒中華民國總統褒揚令、高雄市市長褒揚狀、高雄縣縣長褒揚狀。
黃友棣一生創作的樂曲超過二千多首,為推廣音樂普及化運動,不收取任何音樂版權費用[4],亦退出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5] 黃友棣一生奉行「大樂必易」的音樂哲學,在遺囑交代,全部音樂作品皆可供人自由印行、演唱、演奏、製片、錄音、錄影、用為背景音樂;皆可出售,全無限制。[4]
黃友棣曾經歷一段婚姻,1943年與劉鳳賢結婚。[6]育有3名女兒,然而黃友棣對學術研究過於投入,冷落了妻女,夫妻關係並不融合;後來黃友棣於1949年和1957年先後赴香港及赴義大利進修,劉鳳賢和3名女兒在1956年移居美國生活,直至黃友棣學成回港後,最終於1965年離婚。[6]兩人結婚超過20多年,共處的時間卻只有婚後最初的數年而已。
2010年7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頒佈褒揚令,其原文為:
“ | 音樂大師黃友棣,高華軒秀,堅毅澹泊。沖齡偃蹇困頓,淬礪奮發,卒業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系;壯歲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小提琴教師與義大利滿德藝術院作曲文憑,超群軼類,面壁功深。崢嶸歲月,潛心樂教,揭櫫「傳統音樂現代化、愛國歌曲藝術化」理念,爰以「杜鵑花」、「問鶯燕」、「歸不得故鄉」等佳品,體現抗戰民族意識,抒發流離思鄉情懷,迴腸盪氣,撫慰沾溉;餘響繞梁,天籟悠遠。嗣輾轉來臺卜居,編寫臺灣民謠組曲,創作宗教禮讚聖歌,鈞天廣樂,玄妙精微,無私留予後人傳唱。曾獲頒教育部文藝獎、國家文藝基金會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文化獎、文建會資深文化人獎、高雄市文藝終身成就獎暨輔仁大學名譽藝術學博士學位等殊榮,銅柱樹績,懋勛脩廣。綜其生平,涵泳中華固有文化神髓,見證國家百年音樂史乘,雅韻簫韶,緒風遐舉;德言芳猷,千古輝耀。遽聞期頤歸真,曷勝軫悼,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賢哲之至意。 | ” |
——總 統 馬英九,中華民國總統府[7][8] |
音樂創作
- 唐宋詩詞合唱曲(30首)
- 獨唱藝術歌曲選(60首)
- 合唱藝術歌曲選-A.合唱藝術歌曲(52首)B.聯篇藝術歌曲(12套)
- 合唱民族歌組曲選(20套)
- 鋼琴獨奏曲選(20首)
- 小提琴,長笛等獨奏曲選(23首)
- 兒童藝術歌曲選(112首)
- 少年合唱歌曲選(50首)
- 清唱劇,歌劇,舞劇選(15套)
- 中國藝術歌曲選粹合唱新編(30首)等。
- 《眾福之門》:以樂教孝的清唱劇序歌及十章,二部合唱曲
- 《圓照寺佛教聖歌集》共三輯,收錄超過一百多首佛歌
- 《性靈深處》20首佛教聖歌集
- 《人天福緣》十樂章,二部合唱組曲
- 《人天導師》合唱組曲九樂章
- 《恩重山丘》以樂教孝的閩南語合唱組曲十三樂章
- 《大地頌歌》七樂章,二部合唱
- 《華山公立學校校歌》,1964年
- 《我要歸故鄉》,1933年
- 《杜鵑花》,1941年
- 《新竹中學第二校歌》,1946年
- 《香港珠海學院校歌》,1947年
- 《歸不得故鄉》、《木蘭辭》、《我家在廣州》、《石榴花頂上的石榴花》、《樂善堂校歌》,1949年
- 《阿里山之歌》,1952年
- 《香港大同中學校歌》,1953年
- 《桐淚滴中秋》,1954年
- 《當晚霞滿天》,1957年
- 《天主教輔仁大學校歌》(復校後),1961年
- 《金門頌》、《中華大合唱》、《琵琶行》,1962年
- 《遺忘》,1968年
- 《碧海夜遊》,1970年
- 兩首廣東小調組曲:《紅棉花開》、《嶺南春雨》,1971年
- 《詩畫港都》、《木棉花之歌》,1989年
- 《歌頌高雄》,1996年
- 閩南語合唱組曲《心酸酸組曲》、《滿山春色組曲》,2003年
- 《美國,我的新家鄉》,2004年
- 《香港珠海學院六十周年校慶頌歌》,2007年
-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校歌》,日期不詳
- 《保良局屬校中文校歌、屬校英文校歌》
- 《先總統蔣公紀念歌》
- 《新亞書院校歌》
- 《新亞中學校歌》
- 《崇基學院學生會會歌》
- 《天主教輔仁大學校歌》
- 《中國文化大學校歌》
- 《逢甲大學校歌》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歌》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歌》
- 《高雄市立瑞祥高級中學校歌》
- 《九龍樂善堂屬下中學、小學及幼稚園聯合校歌》
- 《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校歌》
- 《聖母無玷聖心學校校歌》
- 《順德聯誼總會屬校校歌》
- 《華德學校校歌》
- 《天主教柏德學校校歌》
- 《廖寶珊紀念書院校歌》
- 《基督書院校歌》
- 《海外客家本色》
- 《大費城竹中校友會會歌》
- 《湛江一中校歌》
- 《中正理工學院校歌》-國防大學
- 《新光中學校歌》
-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校歌》
- 《鮮魚行學校校歌》
《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校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著作
- 「滄海叢書樂教文集」:【音樂人生】、【琴台碎語】、【樂林蓽露】、【樂谷鳴泉】、【樂韻飄香】、【樂圃長春】、【樂苑春回】、【樂風泱泱】、【樂境花開】、【樂浦珠還】、【樂海無涯】及【樂教流芳】等。
- 【中國風格和聲與作曲】及【中國音樂思想批判】等。
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