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麥蘊瑜(1897年6月6日—1995年1月14日),男,廣東中山人,水利工程專家,畢業於同濟醫工學校漢諾威工業大學,曾任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教授、廣州市工務局局長、廣東工學院院長、第四屆廣東政協委員、第五屆廣東人大代表。[1][2]

事实速览 麥蘊瑜, 性別 ...
麥蘊瑜
Thumb
性別
出生(1897-06-06)1897年6月6日(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七日)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
逝世1995年1月14日(1995歲—01—14)(97歲)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籍貫廣東中山
教育程度同濟醫工學校
漢諾威工業大學
研究領域水利工程
关闭

生平

麥蘊瑜1897年6月6日出生廣東省香山縣[3]成長於廣州。1915年從廣州中德學校畢業後,進入上海同濟醫工學校土木工程系學習。1922年留學德國,就讀於漢諾威工業大學,1925年畢業後曾工作於斯圖加特水電站。1927年,麥蘊瑜回到廣州。[1][2]

1927年回國後,由於找不到水利工程的工作,麥蘊瑜一度任職於廣東省公路處、廣州市工務局建築科、廣東省立勷勤大學等地。1932年受李宗仁所託,到廣西柳州調研水利建設。1938年廣州淪陷,廣東省政府遷往韶關,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李漢魂聘麥蘊瑜為省政府秘書處技術室主任兼韶關市新村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麥蘊瑜曾義務設計韶關市區湞江上的曲江橋。[2]

Thumb
1946年12月14日,民國政府收復太平島,全體接收官兵在島上升起國旗併合影留念。畫面前排右四則為南沙群島接收專員麥蘊瑜。

抗戰勝利後,麥蘊瑜任省政府顧問。1946年冬,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張發奎任命麥蘊瑜為南沙群島接收專員,隨南京政府軍艦及相關人員前往南沙群島進行調研、測量、豎立碑石等接收工作。1947年至1949年間,麥蘊瑜任廣州市工務局局長,修築了廣州淪陷時期被破壞的基建設施。[2]

新中國成立後,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葉劍英任命麥蘊瑜為珠江水利工程總局顧問,後又任廣東省水利廳、廣東省水利水電廳總工程師。1958年廣東水利電力學院創建時,麥蘊瑜兼任院長;1962年廣東水利電力學院與中南科學技術學院合併成立廣東工學院,麥蘊瑜專職擔任院長。1964年麥蘊瑜帶領廣東工學院近百名學生參加東深供水工程建設。文革期間,麥蘊瑜在廣東工學院院長任上被打倒,關入牛欄,揪斗數月,後來一直靠邊站直至1972年被迫退休。[1]

1977年麥蘊瑜獲平反,1978年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等職務。1980年麥蘊瑜任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專職顧問。1988年7月1日,麥蘊瑜正式退休。1995年1月14日深夜,麥蘊瑜病逝於廣州一醫院。[1][2]

Remove ads

成就

麥蘊瑜一生參與了包括流溪河水電站、北江大堤南水水庫等多項水利工程的查勘、規設、論證、審定工作,為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2]

麥蘊瑜還心系南海,曾隨行收復南海諸島,數十年間多次上書保護南海,為中國南海發展作出了貢獻。[4][5]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