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子山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境內賀蘭山東麓台地中段的鴿子山一帶,是一處處於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的過渡時期的古文化遺址。該遺址最早被發現於1984年,1990年時曾被試掘,後於1993至1997年、2014年和2016年被多次考古發掘,期間發掘出大量石製品和動物化石。2006年,鴿子山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Quick Facts 鴿子山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鴿子山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
分類古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
編號Ⅰ-213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Close

發現

鴿子山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青銅峽市瞿靖鎮蔣西村1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台地中段的鴿子山[a]盆地東部,最早於1984年的寧夏文物普查中被發現[2],當時青銅峽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在此發現了零星的紅陶殘片,並初步斷定此處為一處新石器時期遺址。1990年,考古工作着對該處遺址展開了試掘,並發掘出了大量文物。1993年至1997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美國內華達州山間考古研究所、加利福尼亞大學人類學系、猶他州沙漠地質局等單位[1]組成中美聯合考古隊對鴿子山遺址展開發掘,先後在鴿子山一帶的5平方公里範圍內發現15個文物點[3],並曾對其中的第三、第四文物點進行過三次調查和小面積發掘,其中絕大多數為泉墩。這幾次發掘後,通過C-14測定,考古人員將鴿子山遺址的文化層年代確定為距今12700~10200年的範圍[4]。2006年,鴿子山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2014年,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鴿子山遺址的第十文物點展開考古發掘工作,其中第一階段共計耗時一個月,考古行動在1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掘了4個不同時期的文化層,經過研究後,鴿子山遺址基本被斷定為距今12700年至8000年的舊石器時期新石器時期的過渡時期[6]。2016年5月底,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組成的考古隊在青銅峽市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再次對鴿子山遺址展開發掘[7]。此次發掘成果被列入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8]

出土文物

1990年的試掘中,考古工作者在鴿子山遺址發掘出了由各色細石英岩和少量瑪瑙燧石、細泥岩水晶等製作而成的石器,其中有石核、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等不同種類[1]。1993年至1997年的3次發掘中,考古隊員從鴿子山遺址發掘或採集到2500多件各類石制器、動物化石[2],其中有一些有典型的細石器工藝和兩面器加工技術的敲砸器、切割器等石製品,質地大多為石英岩。2014年,考古人員在鴿子山遺址發掘出了上萬件文物,其中9000多件為被火燒烤至龜裂變色的燒石、其餘則多為石器、裝飾品和食草類哺乳動物的牙齒與骨骼[6]

注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