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鯨魚爆炸(簡稱:鯨爆),指鯨魚死後,其腐爛的器官會產生甲烷,氫硫化物等氣體,這些氣體會不斷地在死去的鯨魚體內聚集,導致體內壓力增大,最終導致爆炸[1]。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9月18日) |
外部影片連結 | |
---|---|
保羅·林曼記錄鯨魚爆炸瞬間的錄影帶影像, KATU |
1970年11月9日,一頭長約14米、重約8噸的抹香鯨屍體在俄勒岡州中部的佛羅倫斯海岸擱淺。當時的俄勒岡高速公路局(現稱俄勒岡輸運局)負責清理此海岸。在與美國海軍協商後,雙方一致認為以爆破的方法處理鯨體最為合適,因為這更方便清運。[2]
這次爆破未能奏效:大量脂肪碎塊被炸飛至岸邊外,甚至擊中了過往車輛;而且鯨魚的大部分身體仍然保持完整,導致俄勒岡高速公路局依舊無法清理掉它的屍體。
2004年1月24日,一頭身長17公尺、體重50噸、並略腐敗的雄性抹香鯨於臺灣雲林縣臺西鄉海岸擱淺而死。相關單位動員平板卡車、3輛起重機及50位以上的人員,耗時13小時才將此抹香鯨裝運上車,以公路方式運送。由於時值農曆正月期間,鯨魚擱淺後,吸引本地民眾圍觀,當地更以道教儀式超渡鯨屍。臺灣英文報紙《Taiwan News》報導:「雲林民眾聚集600多人,忍著低溫寒風,祇為一見鯨魚滿足好奇心」、「事件也吸引攤販前來擺攤,一時之間,食物、飲料紛紛擺了出來。」
時任國立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兼台江鯨豚救援小組負責人王建平原先計劃將鯨魚運至位於臺南市中心的成功大學校內,進行解剖研究。但在校方拒絕後,轉而移至安南區的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運送時間本挑定在凌晨,以減少對民眾干擾。但在路途上,呈現半腐敗狀態的鯨屍於臺南市中心西門路小北夜市附近自體爆裂。其爆裂程度非常壯觀,週遭的商店、目擊者及車輛皆被鯨魚的鮮血、內臟擊中,惡臭四溢[3][4]。市府聞訊也緊急派出清潔隊持續消毒收拾善後,大約半日的時間才告清掃完畢[5]。
雖然鯨魚已爆裂,學者並未放棄後續解剖研究計畫。1年後,王教授利用鯨魚遺體製作骨骼標本。安裝後的標本與內臟在2005年4月8日起在四草的台江鯨豚館展示[6],其中,由於骨架標本進行展示後曾受到遊客損毀,因此則一度送回成功大學修管,直到2022年,骨架標本才正式於成功大學安南校區新成立的南瀛海洋保育教育中心進行保存展示,未來則規劃開放團體預約參觀。[7][8][9][10]
鯨魚屍體定期會使用炸藥處理;然而,鯨魚通常首先被拖出海。其中政府批准的爆炸事件曾發生在南非、冰島和澳大利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