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英語:fish oil)是自富含脂肪的魚類體內取出的油脂。魚油含ω-3脂肪酸(Omega-3 fatty acids),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與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可降低發炎反應的營養素。富含魚油的魚種統稱為油性魚(oily fish)。

魚類本身並不會製造ω-3脂肪酸,而是在攝食浮游藻類或小魚之後所累積的。富含脂肪的肉食性魚類,如鯊魚旗魚鮪魚都含有大量的ω-3脂肪酸,但由於牠們是食物鏈中的高層捕食者,因此也可能同時累積了大量的毒素(即所謂生物放大作用)。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減少攝取此類肉食性魚類,以避免如多氯聯苯氯丹的攝入。

魚油也被用於製造魚飼料。全球五成以上的魚油生產都是用來製作餵養豢養鮭魚的魚飼料。

魚油中的ω-3脂肪酸被視為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與預防心臟病有效。雖然也有研究試圖釐清魚油跟ω-3脂肪酸對其他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癌症肌肉萎縮症的效果,但數據至今尚未有明確答案。好吸收的脂肪酸型態是選擇魚油的關鍵。(rTG型態可以大大提高Omega-3的濃度,還能提升EPA、DHA的吸收率。)

風險

其他維他命

ω-3脂肪酸的最佳來源應是魚體,而非魚肝。肝臟製品,如鱈魚魚肝油,雖富含奧米茄3脂肪酸,但是亦有高量的活性維他命A。過度攝取高劑量維他命A,會有潛在健康風險。

有毒汙染物

儘管魚油有許多可能的健康效益,但是絕大多數的魚油是自鱈魚肝或鯊魚肝所提煉而成。由於肝臟功能為解毒(代謝)或貯藏(如果無法代謝)汙染物的器官,故肝臟製品中多氯聯苯的含量會比魚本體來得高。

2006年,政府單位,如英國食物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與愛爾蘭食品安全署(Food Safety Authority)報導某些廠牌的魚油產品中所含多氯聯苯量超出歐規標準,廠商因而回收產品。為了因應當前國際社會對魚油汙染越來越高的關切,加拿大貴湖大學成立了國際魚油標準計畫進行審核工作。

2010年三月,美國加州政府組織控告八家廠商的魚油產品含超標的多氯聯苯,其中包括知名廠商CVS、萊翠美(Nature Made)、Rite AidGNC等公司之產品。[1][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