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滅燕之戰,為景初二年(238年),三國時期曹魏討伐公孫淵的一場戰役。

Quick Facts 魏滅燕之戰, 日期 ...
魏滅燕之戰
三國戰役的一部分
日期237年七月-238年八月
地點
結果 襄平城屠城。遼東地區直接歸於魏國統治
參戰方
曹魏 燕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司馬懿 公孫淵 處決
兵力
40,000人 多於40,000人
Close

背景

東漢末年以來群雄割據,公孫氏一直佔領著遼東地區。隨著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加快,一度依附於魏國。公孫淵繼業後,東南的吳國曾派使臣拉攏公孫淵,加九錫,封燕王。公孫淵擔心吳國不足以倚仗,斬殺吳國使臣,被曹魏任為大司馬,封樂浪公。但公孫淵對曹魏始終離心離德,暗中與吳國勾結。景初元年(237年)七月,公孫淵自立為王,是為燕國,並在魏國邊境進行騷擾。

戰役過程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派時任太尉司馬懿討伐公孫淵,公孫淵向吳帝孫權求救,並遣將軍卑衍楊祚等步騎數萬駐扎遼隧,開挖圍繞營壘的壕溝二十餘里。

因為公孫淵曾有過背離東吳的行為,東吳眾人皆主張殺死來使,唯獨太子中庶子羊衜不同意,認為應該善待使節,出兵遼東,如魏軍不利則助燕,則天下認為吳於燕有恩義,若燕軍不利,則掠奪物資以為報仇。孫權同意羊衜的意見,於是以羊衜為督軍使者,遣他和鄭胄和孫怡遠征遼東,回信稱公孫淵為弟,說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自己很為公孫淵擔憂。

司馬懿率先和卑衍交戰,派胡遵擊破卑衍。魏軍假裝朝東南行進,卻突然殺向西北襄平城方向,卑衍害怕襄平失守,趁夜撤離。卑衍又在首山阻擋魏軍失敗,魏軍直接來到襄平城下。此時連日大雨,魏軍船隻從遼河口順流而下來到襄平城,司馬懿建土山用投石機連弩進攻襄平城,襄平城內糧盡,人相食,楊祚等降。

八月,公孫淵和公孫脩以及數百騎兵從襄平城東南突圍,被魏軍追殺。司馬懿把襄平城內平民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餘人及公孫淵政權官員將軍等二千餘人全部殺死,並將屍體堆積起來,號稱「京觀[1]。遼東四郡為魏所據。

公孫淵敗亡後,吳軍才趕到遼東,與魏守將張持、高慮等作戰,虜其男女而還。

影響

自此遼東地區直接歸於魏國統治。這次戰爭也提高了司馬懿的威望,為以後的代魏埋下了伏筆[2]

重要參戰人物

時下引用

此戰在光榮遊戲《真三國無雙6》開始為晉傳最初關卡。

注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