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國北朝之鮮卑化漢人政權[2][3]。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建國號齊[4][5],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因其皇室姓高,故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攻滅,共享國二十七年。
北齊國勢本來頗為強盛,但由於北齊帝王多為殘暴昏庸之主,導致政治情勢混亂,國勢也日漸衰落。
後主時期,北周在周武帝的統治下日漸興盛,而北齊則衰落,更枉殺大將斛律光、高長恭。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內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6],成為北周臣民。范陽王高紹義逃奔突厥投靠他缽可汗。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不降周,奉高紹義為主繼續抵抗。後來北周與突厥關係改善,580年,高紹義遭他缽可汗出賣被交給北周。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583年消滅高寶寧勢力,589年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北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區,占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梁(含西梁、東梁)、陳(取代梁,但只占有前者部分領土)等。在齊後主高緯時期,因為南陳太建北伐,丟失了從南梁奪取長江以北的淮南之地。
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和與其鼎立的陳、北周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
東魏和北齊初創之際,兵制繼承北魏,兵民分離,鮮卑人為兵[7]。在齊文宣帝時改革,軍人出現漢人勇夫[8],但沒有改變兵民、漢胡之分[9]。
周滅北齊時,北齊有在籍戶籍 3,032,528 戶,20,006,880 口。[11]
佛教及印度、中亞、西亞文化在本時期持續對藝術產生重大影響。部分中國史上最精緻的佛像座落於北齊的佛寺洞窟寺,這些佛像說明當時製作佛雕的工藝,以及北魏以來藝術風格的快速進展。一些大型陶雕源自北齊。北齊的陶器的特色包括雙色以上的釉色,白胎陶器亦於此時期發展。此時期繪畫品質極高,由太原的婁叡墓壁畫可見一斑。[12]
北齊首都鄴城繁華昌盛,布局有致,鄴城之盛就在北齊時期。
肖像 | 廟號 | 諡號 | 名諱 | 在世時間 | 在位時間 | 年號及使用時間 | 陵寢 | |
---|---|---|---|---|---|---|---|---|
— | — | 文穆皇帝 (文宣帝高洋追諡) |
高樹 | 472年-526年 | — | — | — | — |
— | — | 渤海獻武王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諡) |
高歡 | 496年-547年 | — | — | — | 義平陵 |
太祖 (文宣帝高洋追尊) |
獻武皇帝 (文宣帝高洋追諡) | |||||||
高祖 (後主高緯改上廟號) |
神武皇帝 (後主高緯改諡) | |||||||
— | 世宗 (文宣帝高洋追尊) |
文襄皇帝 (文宣帝高洋追諡) |
高澄 | 521年-549年 | — | — | — | — |
— | 高祖[13] (廢帝高殷尊) |
文宣皇帝 (廢帝高殷諡) |
高洋 | 526年-559年 | 550年-559年 | 天保 | 550年-559年 | 武寧陵 |
威宗 (後主高緯改上廟號) |
景烈皇帝 (後主高緯改諡) | |||||||
顯祖 (後主高緯改上廟號) |
文宣皇帝 (後主高緯復諡) | |||||||
— | — | 濟南閔悼王 (孝昭帝高演諡) |
高殷 (廢為濟南王) |
545年-561年 | 559年-560年 | 乾明 | 559年-560年 | — |
— | 肅宗 | 孝昭皇帝 | 高演 | 535年-561年 | 560年-561年 | 皇建 | 560年-561年 | 文靖陵 |
— | 世祖 | 武成皇帝 | 高湛 | 537年-568年 | 561年-565年 | 太寧 | 561年-562年 | 永平陵 |
河清 | 562年-565年 | |||||||
— | — | — | 高緯 (史稱後主) (北周武帝宇文邕降封溫國公) |
556年-577年 | 565年-577年 | 天統 | 565年-569年 | — |
武平 | 570年-576年 | |||||||
隆化 | 577年 | |||||||
— | — | 楚恭哀帝 (後主高緯追諡) |
高儼 (原為琅邪王) |
557年-571年 | — | — | — | — |
— | — | — | 高延宗 (原為安德王) |
544年-577年 | 576年 | 德昌 | 576年 | — |
— | — | — | 高恆 (史稱幼主) |
570年-577年 | 577年 | 承光 | 577年 | — |
— | — | — | 高湝 (幼主高恆禪位於任城王高湝,但未正式即位) |
538年-577年 | — | — | — | — |
— | — | — | 高紹義 (原為范陽王) |
?-580年 | 578年 | 武平 (繼續使用武平年號) |
578年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