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甲午戰爭結束後,大阪商船迅速考慮開闢一條來往台灣的路線,並派遣員工到達,並增加了資本以為開闢路線做準備,因此向台灣總督府方提交了開線申請。最終總督府則下令在明治29年(1896年)4月17日補助大阪商船,命令其開設神戶基隆間的命令航路,由神戶出發,經由鹿兒島、沖繩等地到基隆,而大阪商船則引入大型通客貨船,供連結日本內地與台灣的海運航線使用。
繼1933年,首艘帝國針對台灣航線而自行建造的純國產船舶高千穗丸服役之後,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大阪商船在1937年(昭和12年)再次向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訂購了全新的客貨輪—「高砂丸」,這是當時神戶—基隆航路中最新、最大型也是航速最高的船隻,船隻全長150公尺、排水量9,315噸,最高航速更達到20.2節,設計者同由和辻春樹設計。 相較於高千穗丸,高砂丸不僅提高了船艏的傾斜角度以減少阻力,雙煙囪的外型更是它與其他船隻差異最大之處,自1937年5月20日處女航以來,高砂丸即服務於神戶─基隆航線,每月3班往返。
歸因船舶運營會成立。大阪商船的神戸・基隆直航則交由運營會移管,1941年(昭和16年)11月,高砂丸被日本海軍徵用,成為台灣與日本間的軍用運輸船隻,提供每個月三個往復的海運服務。隔年則加入日本聯合艦隊,陸續參與各個大小戰役,並開始擔任重要的醫療船任務。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投降後,倖存的高砂丸與另一艘客貨輪「興安丸」成為復員輸送艦,一同在中國及蘇聯等地,負責進行各個日本兵員與僑胞的「日僑遣送」任務,直到1953年(昭和28年)遣返任務結束後停泊在廣島因島沖,1956年(昭和31年)出售給名村造船所,並在同年3月23日在大阪堺港解體拆除。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