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高王凌(1950年8月27日—2018年8月24日),中國歷史學家,前清華大學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1][2]。其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十八世紀歷史,以及中國農村變革和相關歷史問題[1][2]

生平

1950年出生。初中就讀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屬初631班[3]

六十年代末,高王凌在山西太谷下鄉插隊[4]。1973年,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後期,高王凌作為工農兵大學生進入山西大學歷史系就讀[5]。1976年,高王凌從山西大學畢業。1978年,高王凌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1981年,高王凌碩士研究生畢業,與孔祥吉一同留所[5]。後長期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2009年,升任教授,至2010年退休[6]。1986年至1987年,高王凌作為路思學者前往哥倫比亞大學訪問,訪問期間開始籌備建立中國留美歷史學會[7]。1987年9月,中國留美歷史學會成立。2010年,高王凌前往清華大學擔任特聘教授至2017年。

2018年8月24日上午11時30分,高王凌在北京逝世[4][8]

成就

高王凌是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對中國18世紀歷史,尤其是乾隆朝歷史有所研究,撰寫了乾隆三部曲[9]。在黃仁宇提出五百年一個大歷史的基礎上,高王凌建立了三百年是一個歷史的近代史觀,將中國的現代化追溯至18世紀,並重點考察了人口增加、政府職能擴張、開拓邊疆的三大中國與世界的共時現象[7]

除清史研究外,高王凌還關注地主農民關係和反行為研究,與中國18世紀歷史研究構成其學院派著作的三大塊[9]。20世紀70年代高王凌曾在山西太谷插隊,80年代參與了杜潤生主持的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這些經歷對其之後研究起到了不少作用[7]。針對地主農民關係,高王凌指出當代學者對地主對農民的剝削存在相當嚴重的高估,在地主和佃農之間存在複雜博弈關係而非是簡單的剝削[10]。高王凌還提出了「反行為」的概念,意指壓力下的「弱勢」一方以表面「順從」的姿態獲得「反制」的位勢以求彌補損失維護自己利益的個人或群體行為,高王凌指出「反行為」的概念與「弱者的武器英語Weapons of the Weak」概念不同且不發源於此,「反行為」是農民的「非抗爭」而不是「反抗」,農民的「反行為」的目的是追求短時間內的一種無分勝負的狀態[9]

在人口問題上,高王凌反對人口負擔的說法,提出中國經濟基本的發展得益於人口的增長,「人口之多,何罪之有」,認為人口問題應該由社會控制,而政府不能控制,實際上計劃生育進行到後面早就失效了[10]

Remove ads

著作

高王凌發表有許多專著、論文,還在網絡博客上撰寫了大量博文。其部分書稿由於涉及土地改革和大饑荒等問題未能在中國大陸出版[6]。下面列出部分著作。

專著

  • 《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1995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政府作用和角色問題的歷史考察》(2002年,海洋出版社)
  • 《租佃關係新論——地主、農民和地租》(2005年,上海書店)
  • 《人民公社時期中國農民「反行為」調查》(2006年,中共黨史出版社)
  • 《乾隆十三年》(2012年,經濟科學出版社,乾隆三部曲之一)
  • 《馬上朝廷》(201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乾隆三部曲之二)
  • 《乾隆晚景》(201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乾隆三部曲之三)
  • 《中國農民反行為研究(1950–1980)》(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