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馬丁·卡普拉斯(英語:Martin Karplus,1930年3月15日),是一位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猶太美國理論化學家和攝影家,擁有奧、美雙重國籍[1]。1979年開始擔任哈佛大學的西奧多·威廉·理查茲(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化學教授。1995 年開始擔任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超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教授。 [4][5]

事实速览 馬丁·卡普拉斯 Martin Karplus, 出生 ...
馬丁·卡普拉斯
Martin Karplus
Thumb
出生 (1930-03-15) 1930年3月15日94歲)
奧地利維也納
居住地 美國
國籍 奧地利
 美國[1][2]
母校哈佛大學
加州理工學院
獎項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諾貝爾化學獎 (2013)[3]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化學
機構哈佛大學
斯特拉斯堡大學
博士導師 萊納斯·鮑林
关闭

卡普拉斯與邁可·列維特阿里耶·瓦舍爾,因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6][7]

早年

1950年取得哈佛大學學士學位,1953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師從萊納斯·鮑林。1953年至1955年,在牛津大學查爾斯·庫爾森(Charles Coulson)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博士後研究。

成就

主要研究領域是核磁共振譜學化學動態學量子化學生物大分子分子動力學模擬。提出了有關耦合常數和二面角之間關係的卡普拉斯方程(Karplus equation)。

著作書籍

  • M. Karplus and R. N. Porter, Atoms & Molecules: An Introduction for Studen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Benjamin, 1970).
  • C. L. Brooks III, M. Karplus, and B. M. Pettitt, Proteins: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Dynamics, Structure, & Thermodynamics, Adv. Chem. Phys. LXXI (John Wiley & Sons, 1988).
  • O. M. Becker and M. Karplus, A Guide to Biomolecular Simulations (Springer, 200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