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威廉姆斯,MBE(英語:Mark Williams,1975年3月21日—),威爾士現役職業斯諾克選手,三屆世界司諾克錦標賽冠軍。1992年轉為職業選手,與羅尼·奧沙利文、約翰·希金斯並稱「75三傑」。在2002/2003賽季,他贏得了英國錦標賽、大師賽和世界錦標賽冠軍,成為繼史蒂夫·戴維斯和史蒂芬·亨特利後,第三位能夠在單一賽季贏得三大賽的球員。
威廉姆斯贏得了26個排名賽冠軍,包含兩次英國錦標賽冠軍(1999年及2002年)。另外,他也獲得兩次大師賽冠軍(1998年及2003年)。在職業生涯中,他打出超過600桿破百與3次滿分桿。
職業生涯
馬克·威廉姆斯曾經是一個拳擊手,後來迷上了斯諾克檯球。17歲時,轉為職業選手。
馬克·威廉姆斯一共獲得17個排名賽事冠軍,包括兩個斯諾克世界錦標賽冠軍,並且他是第一個左手持杆獲得世錦賽冠軍的選手。
威廉姆斯於1998年獲得了他的第一個大師賽冠軍。1999/2000賽季是他發揮最出色的一個賽季。他不僅獲得了英國錦標賽冠軍和世錦賽冠軍,還包括一些其它排名賽冠軍,賽季結束後他的排名升為世界第一。
2002/2003賽季是威廉姆斯另一個高峰。他相繼獲得了英國錦標賽,大師賽和世錦賽冠軍,是繼史蒂芬·亨得利、史蒂夫·戴維斯和約翰·希金斯後第四個獲得這三個桂冠的選手。這個賽季再次證明威廉姆斯是斯諾克歷史上最優秀的球員之一。
2004年4月,威廉姆斯的未婚妻產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一個男孩,取名Connor。孩子的出生加上他已經獲得斯諾克所有冠軍頭銜,使他將精力不再集中在比賽上。他的排名也隨之下滑。在2003年的英國錦標賽上,他首輪負於弗蓋里·奧布萊恩。2005/2006賽季,他得到的賽季計分是第22名,使他的排名跌到了第九位。之後,他又開始集中精力打球,以確保他的排名不跌出前16名。
2005年4月20日,威廉姆斯成為威爾士第一個,斯諾克史上第五個在斯諾克世錦賽上擊出滿分桿147分的選手。他是在第一輪與羅伯特·米爾金斯對決時打出這個成績的,這場比賽他最終以10比1獲勝。
2006年3月27日,威廉姆斯在2年半之後終於又獲得了排名賽冠軍。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公開賽上,他與約翰·希金斯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決賽,最後以9比8擊敗了對手。這樣他的排名回到了第8位。
2006年4月,斯諾克斯錦賽期間,威廉姆斯和教練特里·格里菲思分手的消息傳了出來。現在他們仍然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特里不再擔任他的教練。
2006年9月2日,威廉姆斯最終以一杆119分的成績擊敗約翰·希金斯,奪得斯諾克Pot Black賽冠軍。
2009/2010賽季是威廉姆斯復蘇的一季,他一度排名下跌到世界排名48位,但這個賽季突然有驚人的表現,經常在大型排名賽殺到最後階段。令到他的世界排名不斷上升,更在2011年德國大師賽奪冠。世界排名也一度高舉過第一。
2018年第三度贏得斯諾克世錦賽冠軍,以43歲之齡成為史上第二年長的世界冠軍,只有雷·里爾頓在1978年以45歲奪冠時比他年長。
技術特點
他出杆準確,他以單顆球的準度著稱,被認為是斯諾克史上遠枱擊攻最準的球手之一[1]。他擅長以高難度進球打破僵局。他最大的特點是他在比賽時候從容不迫的態度,即使是在很困難的情況下他都輕鬆面對。
威廉斯的另一個特點是遇到慣用手不易擊打的球時,常將球桿直接放置在身體下方擊球,而不選擇使用架桿器。
軼事
由於視力的問題,他不能區分紅色球和棕色球。他比賽的時候經常需要別人幫他確認球的顏色。
有些場合把馬克·威廉姆斯寫成馬克·J·威廉姆斯,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和1990年代另一位叫馬克·威廉姆斯的英格蘭的斯諾克選手區分開來。在1998年大師賽後,由於失誤,獎金曾發給另一位馬克·威廉姆斯。
2018年,馬克·威廉姆斯豪言一旦奪得斯諾克世錦賽冠軍後將赤裸上身參加新聞發布會,最終馬克·威廉姆斯奪冠並兌現他的諾言[2]。
奪冠情況
- Benson & Hedges大師賽(1998年、2003年)
- Pot Black Trophy (2006年)
生涯決賽
圖例 |
世界錦標賽 (3–1) |
英國錦標賽 (2–2) |
其他賽事 (21–12) |
結果 | 次 | 年度 | 賽事 | 決賽對手 | 比數 |
---|---|---|---|---|---|
冠軍 | 1. | 1996 | 威爾斯公開賽 | ![]() |
9–3 |
冠軍 | 2. | 1996 | 大獎賽 | ![]() |
9–5 |
冠軍 | 3. | 1997 | 英國公開賽 | ![]() |
9–2 |
冠軍 | 4. | 1998 | 愛爾蘭公開賽 | ![]() |
9–4 |
冠軍 | 5. | 1999 | 威爾斯公開賽 (2) | ![]() |
9–8 |
冠軍 | 6. | 1999 | 泰國大師賽 | ![]() |
9–7 |
亞軍 | 1. | 1999 | 世界錦標賽 | ![]() |
11–18 |
亞軍 | 2. | 1999 | 大獎賽 | ![]() |
8–9 |
冠軍 | 7. | 1999 | 英國錦標賽 | ![]() |
10–8 |
亞軍 | 3. | 2000 | 馬爾他大獎賽 | ![]() |
3–9 |
冠軍 | 8. | 2000 | 泰國大師賽 (2) | ![]() |
9–5 |
亞軍 | 4. | 2000 | 蘇格蘭公開賽 | ![]() |
1–9 |
冠軍 | 9. | 2000 | 世界錦標賽 | ![]() |
18–16 |
冠軍 | 10. | 2000 | 大獎賽 (2) | ![]() |
9–5 |
亞軍 | 5. | 2000 | 英國錦標賽 | ![]() |
4–10 |
亞軍 | 6. | 2000 | 中國公開賽 | ![]() |
3–9 |
冠軍 | 11. | 2002 | 中國公開賽 | ![]() |
9–8 |
冠軍 | 12. | 2002 | 泰國大師賽 (3) | ![]() |
9–4 |
冠軍 | 13. | 2002 | 英國錦標賽 (2) | ![]() |
10–9 |
亞軍 | 7. | 2003 | 威爾斯公開賽 | ![]() |
5–9 |
冠軍 | 14. | 2003 | 世界錦標賽 (2) | ![]() |
18–16 |
冠軍 | 15. | 2003 | LG盃 (3) | ![]() |
9–5 |
冠軍 | 16. | 2006 | 中國公開賽 (2) | ![]() |
9–8 |
冠軍 | 17. | 2010 | 中國公開賽 (3) | ![]() |
10–6 |
亞軍 | 8. | 2010 | 英國錦標賽 (2) | ![]() |
9–10 |
冠軍 | 18. | 2011 | 德國大師賽 | ![]() |
9–7 |
亞軍 | 9. | 2011 | 澳洲金礦公開賽 | ![]() |
8–9 |
亞軍 | 10. | 2011 | 上海大師賽 | ![]() |
9–10 |
亞軍 | 11. | 2015 | 球員巡迴錦標賽決賽 | ![]() |
3–4 |
亞軍 | 12. | 2017 | 中國公開賽 | ![]() |
8–10 |
冠軍 | 19. | 2017 | 北愛爾蘭公開賽 | ![]() |
9–8 |
冠軍 | 20. | 2018 | 德國大師賽 (2) | ![]() |
9–1 |
冠軍 | 21. | 2018 | 世界錦標賽 (3) | ![]() |
18–16 |
冠軍 | 22. | 2018 | 世界公開賽 | ![]() |
10–9 |
亞軍 | 13. | 2019 | 中國錦標賽 | ![]() |
9–10 |
冠軍 | 23. | 2021 | WST職業系列賽 | ![]() |
循迴賽 |
冠軍 | 24. | 2021 | 英國公開賽 (2) | ![]() |
6–4 |
亞軍 | 14. | 2022 | 單局限時賽 | ![]() |
0–1 |
亞軍 | 15. | 2023 | 冠軍聯賽 | ![]() |
0–3 |
冠軍 | 25. | 2023 | 英國公開賽 (3) | ![]() |
10–7 |
冠軍 | 26. | 2024 | 巡迴錦標賽 | ![]() |
10–5 |
圖例 |
大師賽 (2–2) |
超級聯賽 (0–3) |
其他賽事 (7–10) |
結果 | 次 | 年度 | 賽事 | 決賽對手 | 比數 |
---|---|---|---|---|---|
冠軍 | 1. | 1994 | 本森&海吉斯錦標賽 | ![]() |
9–5 |
亞軍 | 1. | 1995 | WPBSA小型巡迴賽第6站 | ![]() |
5–6 |
冠軍 | 2. | 1998 | 大師賽 | ![]() |
10–9 |
冠軍 | 3. | 1998 | Pontins職業賽 | ![]() |
9–6 |
亞軍 | 2. | 1998 | 德國大師賽 | ![]() |
4–6 |
亞軍 | 3. | 1999 | 冠軍盃 | ![]() |
5–7 |
亞軍 | 4. | 2000 | 超級聯賽 | ![]() |
5–9 |
亞軍 | 5. | 2000 | 冠軍盃 (2) | ![]() |
5–7 |
亞軍 | 6. | 2001 | 馬爾他大獎賽 | ![]() |
1–7 |
亞軍 | 7. | 2001 | 冠軍盃 (3) | ![]() |
4–7 |
亞軍 | 8. | 2002 | 大師賽 | ![]() |
9–10 |
冠軍 | 4. | 2003 | 大師賽 (2) | ![]() |
10–4 |
亞軍 | 9. | 2003 | 超級聯賽 (2) | ![]() |
5–9 |
亞軍 | 10. | 2005 | 超級聯賽 (3) | ![]() |
0–6 |
冠軍 | 5. | 2006 | 黑球挑戰賽 | ![]() |
1–0 |
亞軍 | 11. | 2009 | 6紅球錦標賽 | ![]() |
3–6 |
冠軍 | 6. | 2010 | 芬蘭挑戰賽 | ![]() |
6–1 |
冠軍 | 7. | 2015 | 世界元老錦標賽 | ![]() |
2–1 |
亞軍 | 12. | 2015 | 名將盃 | ![]() |
3–7 |
冠軍 | 8. | 2017 | 6紅球錦標賽 | ![]() |
8–2 |
亞軍 | 13. | 2018 | 6紅球澳門大師賽 | ![]() |
2–3 |
亞軍 | 14. | 2021 | 冠軍聯賽邀請賽 | ![]() |
2–3 |
亞軍 | 15. | 2023 | 大師賽 (2) | ![]() |
8–10 |
冠軍 | 9. | 2023 | 澳門大師賽第2站 | ![]() |
9–6 |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