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瑪麗(英語:Hurricane Marie)是有紀錄以來第7強烈的太平洋颶風,其氣壓於2014年8月降至918毫巴百帕,27.11英寸汞柱)。系統源於8月10日離開非洲西海岸進入大西洋上空的一股東風波[注 1],起初雖然組織結構有所改善,並且也有一些降雨和雷暴活動,但很快就因乾燥空氣入侵而減弱。東風波在接下來幾天裡長途跋涉,先後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8月19日,位於中美洲以西的東風波內有低氣壓區整合。由於外界大氣環境有利,系統周圍的對流活動和帶狀特徵有所增長,到8月22日時已發展出足夠的組織結構,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東南偏南方向約595公里海域成為第十三E號熱帶低氣壓。低氣壓快速發展,僅形成6小時後風速就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到8月23日又達到颶風標準。但由於受到部分垂直風切變影響,風暴的強化速度減緩,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一級颶風強度下保持了一段時間。

Quick Facts 形成, 消散 ...
五級颶風(美國
Thumb
2014年8月24日,即將達到最高強度的颶風瑪麗
形成2014年8月22日
消散2014年9月2日
2014年8月28日起退化成殘留低氣壓
最高風速1分鐘持續 160英里/小時(260公里/小時)
最低氣壓918毫巴百帕);27.11英寸汞柱
死亡共6人
損失$2000萬(2014年美元
影響地區墨西哥西南部、加利福尼亞州
2014年太平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Close

8月24日,瑪麗發展出風眼迅速強化五級颶風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60公里[注 2]。處於最高強度期間,颶風的烈風強度風場範圍有925公里寬。瑪麗隨後於8月25日開始眼牆置換並因此逐漸減弱。接下來幾天裡,受行經洋面水溫降低、大氣環境更加穩定的影響,風暴逐漸弱化至低於颶風強度標準。8月29日,系統中已沒有深層對流組織跡象並退化成殘留低氣壓。龐大的天氣系統在隨後幾天裡逐漸收縮,風速也在8月30日降至低於烈風強度。殘留氣旋最終失去原本層次分明的中心,於9月2日在夏威夷州東北方向約1950公里洋面消散。

颶風瑪麗的中心始終遠離陸地,但由於風暴規模龐大,南加州到墨西哥西南部沿海地區的海浪高度都出現上升。洛斯卡沃斯近海有3人在船隻傾覆後溺亡。氣旋的外圍雨帶科利馬州瓦哈卡州帶去暴雨,在當地引發洪災,導致兩人遇難。南下加利福尼亞州也有類似災情。8月末,瑪麗給南加州帶去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海浪。沿海地區受到3至4.6米的涌浪衝擊,聖卡塔利娜島大洛杉磯地區都有建築物受到結構性破壞。長灘附近的一條防浪堤有部分被洪水突破,所受破壞估計價值達1000萬美元。馬利布附近有1人溺斃。馬利布有上百人因風暴而需救援,加上其他地區,救援作業有數百起之多,風暴一共造成的損失達到2000萬美元。[注 3]

氣象歷史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62 km/h)
  熱帶風暴(63–118 km/h)
  一級(119–153 km/h)
  二級(154–177 km/h)
  三級(178–208 km/h)
  四級(209–251 km/h)
  五級(≥252 km/h)
  未知

2014年8月10日[注 4]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開始監控以西經16°為中心、離開非洲西海岸進入大西洋向西移動的一股東風波[2][3][注 5]。由於對流活動雜亂無章,系統不大可能得到迅速發展[5]。行進至非洲和佛得角中途海域後,系統已形成大規模低氣壓區[6]。強度仍然微弱的系統內嵌在細長的低壓槽[7],其中的對流很快便已消亡[8]。系統與季風槽發生相互影響,於8月11日重新發展出降水和雷暴活動,覆蓋了佛得角群島西南方向大範圍海域[9],但表面的低氣壓這時已經消散[10]。由於外界環境中的空氣較為乾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系統此後幾天裡都不會出現發展[11]。東風波繼續向西穿越大西洋,於8月16日進入加勒比海[12]。接下來系統繼續與南美大陸上層低壓槽相互影響,組織結構無法得到改善[2]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預計,東太平洋的特萬特佩克灣以南方向洋面會在8月17日開始之後的5天內形成低氣壓區,並且有30%的可能發展出熱帶天氣系統[13]。8月18日,東風波已到達巴拿馬上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熱帶天氣系統形成的可能性提升到60%[14]。東風波伴隨着對流進入東太平洋[15],於8月19日發展出低氣壓區。外界環境有利於進一步發展[16],8月20日,雷暴活動已有所增長,結構也得到改善[17]。系統中心層次分明,周圍的雨帶外流有所增長[18],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8月22日清晨將位於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東南偏南方向約595公里的系統歸類為第十三E號熱帶低氣壓。美國南部上空的強烈高壓脊逐漸向墨西哥北部擴張,受其影響,系統在處熱帶氣旋階段時總體保持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2]

More information 最強烈的太平洋颶風[19], 颶風 ...
最強烈的太平洋颶風[19]
颶風 年份 氣壓
百帕 英寸汞柱
1 帕特里夏 2015 872 25.75
2 琳達 1997 902 26.64
3 里克 2009 906 26.76
4 肯納 2002 913 26.96
5 艾娃 1973 915 27.02
伊歐凱 2006
7 瑪麗 2014 918 27.11
奧迪爾
9 吉列爾莫 1997 919 27.14
10 吉爾瑪 1994 920 27.17
瓦拉卡 2018
列表僅適用於在赤道以北及
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的太平洋
Close

外界環境有利於低氣壓強化,熱帶氣旋預測模型在系統還只是熱帶低氣壓時就預料氣旋會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強度[18]。成為熱帶低氣壓僅6小時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將系統升級成熱帶風暴並以「瑪麗」(Marie)命名,這也是2014年太平洋颶風季第13場獲得命名的風暴[20]。由於水溫較高,風切變很少,氣旋迅速組織,發展出由強烈對流組成的中心密集雲區[21]。8月23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瑪麗升級成颶風[22],氣旋還於當晚開始形成風眼[23]。次日風暴仍在迅速強化,其風眼變得更加清晰,周圍有強烈的風眼牆圍繞[24]。瑪麗在此期間轉朝正西方向移動了一段時間,然後恢復到原有前進方向。8月24日下午18點,氣旋達到五級颶風強度,成為繼2010年颶風西莉亞以來首場五級太平洋颶風[2]。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熱帶分析和預測處,以及衛星分析處通過德沃夏克分析法對瑪麗進行分析後得到的評分為7,據此估算其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60公里,最低氣壓低至918毫巴百帕,27.11英寸汞柱),成為1949年開始有紀錄以來,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太平洋形成的第7強颶風[2][19][注 6]。僅僅三周後,颶風奧迪爾也達到了同樣的氣壓低值,與瑪麗並列成為有史以來的第7強太平洋颶風[25]。達到最高強度時,瑪麗的規模非常龐大,其熱帶風暴強度風場有925公里寬[2][26]

達到最高強度後不久,瑪麗進入眼牆置換周期,有外層風眼形成,對流也相應減弱[27],這一減弱過程也受到逐漸降低的水溫推動。到了8月26日清晨,風眼與之前相比已模糊了很多[28]。颶風中雙層風眼特徵持續了一整天,但外圍風眼牆因雷暴進一步減弱而出現缺口[29]。8月27日晚上,瑪麗已降至熱帶風暴強度,這時環流已經從對流中暴露出來[30]。受加利福尼亞州附近逐漸增強的高壓脊影響,風暴加速向西北偏西移動,進入的海域水溫更低,並且空氣也更乾燥[31]。由於沒能產生更多對流,瑪麗於8月28日晚退化成殘留低氣壓[2]。系統繼續向西北方向前進,殘餘環流逐漸收緊。8月29日,系統繼續產生烈風強度大風[2][32]。受弱東向氣流影響,瑪麗的殘留轉向西進,之後又轉向西南偏西,緩慢進入太平洋開放水域,雖然強度很弱,但覆蓋範圍仍然廣闊。最終,系統失去了原本層次分明的中心,於9月2日在夏威夷州東北方向約1950公里洋面完全消散。[2]

防災措施和影響

墨西哥

颶風瑪麗給加利福尼亞州紐波特比奇帶去的大型涌浪

颶風瑪麗的核心部分一直遠離海岸,但格雷羅州瓦哈卡州還是收到了「綠色」預警信號,哈利斯科州科利馬州米卻肯州恰帕斯州收到「藍色」(最低)預警信號[33]。瓦哈卡州出現暴雨,引發洪災和山體滑坡,其中又以沿海的胡基拉區Juquila District)和波丘特拉區Pochutla District)所受影響最為嚴重[34]。有5人被暴漲的河水捲走,之後獲救時均已受傷。墨西哥200號聯邦公路部分路段及一座橋梁被迫封閉[35]。約有1萬戶家庭流離失所,瓦哈卡州要求宣示為災區以獲取聯邦援助[36]。科利馬州有4幢建築物被風暴潮[注 7]摧毀,另有10幢受損[37]。馬拉巴斯科河(Marabasco River)與聖尼古拉斯河(San Nicolás River)沿線有兩人因洪災遇難[38]。阿卡普爾科附近和科利馬州也出現輕度洪災,其中科利馬州海岸還受到4.9米的大浪衝擊[39][40][41]瓜達拉哈拉有許多樹木倒塌,12家商店關閉[42]

8月25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卡沃斯近海一艘載有7人的漁船因遭遇大型卷浪而傾覆。船上4人成功游回岸邊,但另外3人仍然下落不明,推定已經死亡。[2][34]颶風瑪麗外圍邊緣的強勁雨帶在該州部分地區產生傾盆大雨。洛斯卡沃斯附近有多條道路因山體滑坡阻塞,陣風還颳倒了許多樹木,導致多條輸電線纜中斷。由於情況危險,洛斯卡沃斯的所有學校都在8月25日停課。[43]

美國

Thumb
加利福尼亞州長灘的防浪堤被突破

考慮到瑪麗的龐大規模,氣象機構預計其北面很遠地區的拍岸浪高度也會上升。加利福尼亞大洛杉磯地區收到大浪公告美國國家氣象局駐地方辦事處警告洛杉磯縣文圖拉縣居民,他們「有可能會看到近年來颶風產生的最大海浪。」[44]氣象機構預計浪高會達到3到4.6米,還有可能出現沿海洪災和結構性破壞。橙縣聖巴巴拉縣也有收到公告[44][45]。這些地區朝向南面的的海岸最終出現了高達6.1米的巨浪,但朝向西面的海岸則只有2.4米[46]

大浪和高漲的海潮共同影響,再加上從南到北的強烈沿岸流洛斯維第斯半島地形而受到阻礙,海豹灘因此遭受了嚴重的沿海洪災。有4個街區的海濱財物受到影響,多幢公寓一樓的積水有好幾英寸深。[47]強烈的海灘侵蝕導致7600至15200立方米沙子流失,當地因此進入緊急狀態來協助恢復工作[48]馬利布碼頭附近有許多衝浪者被強烈的涌浪沖得撞在一起,其中一人撞到石頭上後暈倒並淹死[49]。馬利布碼頭本身也受到一定程度破壞,一間建於20世紀50年代、供救生員使用的房屋被毀[50]。馬利布以北還有一幢建築物塌入海中[51]洛杉磯縣消防局在8月26日一共進行了超過115起海上救援[52]。次日又進行了超過170次,其中73次是在紐波特比奇巴爾博亞半島最東端的衝浪勝地「The Wedge」(意為「楔子」)[53]

Thumb
10月29日,工作人員正在修復中部防浪堤。

長灘港及周邊也出現嚴重洪災[47]美國陸軍工兵隊被派往當地檢查中部防浪堤受到的嚴重破壞[54]。共有11段防浪堤嚴重受損,其中3處完全被掏空[55][56]。防浪堤全長5600米[57],其中有470米嚴重受損,260米基本被毀,另有526米受到中等程度破壞[58]。估計風暴颳倒的岩石有數百噸之多。附近的聖佩德羅San Pedro)和長灘的防浪堤也受到重創,只是程度不及中部防浪堤嚴重[55]海上發射公司裝配指揮船附近的一條巷道因防浪堤破損產生的碎石而受損[54]。附近的碼頭因防浪堤受損而遭受了價值約300萬美元的破壞[59]。洶湧的海浪將兩艘駁船和一般遊艇從系錨上扯下,只能之後再拖回岸邊。有兩個碼頭因作業環境太過危險而關閉。[60]颶風瑪麗過去不到兩周後,颶風諾伯特又對這片地區構成威脅,這時防浪堤尚未修復,只能用大規模沙質護堤加固,當地居民還獲得了沙袋作為防災物資[61]。美國陸軍工兵隊估計,單是修復中部防浪堤上破壞較大的部分就要花費至少2000萬美元[55]。9月18日,康諾利太平洋有限公司簽訂了修復防浪堤的合約,建設工作於10月8日開始。估計整個項目需要使用2至3萬噸岩石[62]。包括F碼頭、J南碼頭和海軍摩爾路在內的海軍摩爾周邊地區起初獲得了20萬美元的維修預算,2015年1月,長灘海港專員委員會將這個數字大幅提升到400萬美元[59]

聖卡塔利娜島有許多重量估計達到1400公斤的巨石被海浪衝到內陸,阿瓦隆港受到重創,許多停在船塢里的船都被推翻[47]。港口內連續數日都四處散落着各種碎屑,其中最多的是木材的碎片。懷特港的一處碼頭也部分被毀[63]。海灘上一艘7.6米長的船被沖入島上名為「卡塔利娜」(Catalina)的唯一一家洗衣店。這間店鋪和附近的船廠都完全被毀[64]。據報道稱,島上海灘所受到的破壞程度是繼1997年9月颶風琳達以來最嚴重的[51][65]。卡塔利娜快速渡輪於8月27日因海況惡劣中止服務[60]。估計整個聖卡塔利娜島一共遭受了300到500萬美元的損失[46]。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損失數額則有近2000萬美元[2]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