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憲成(1550年—1612年),叔時涇陽直隸無錫縣(今無錫錫山區張涇鎮)人,明朝政治家、思想家、學者,重建東林書院,在野評議時政,廣受支持,人稱東林先生涇陽先生[1],為東林黨的創始人。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天啟初年,贈太常寺卿。後來東林黨爭爆發,被魏忠賢閹黨削官。崇禎初年獲得平反,又贈吏部右侍郎,諡端文

Quick Facts 顧憲成, 籍貫 ...
顧憲成
Thumb
顧憲成像
大明吏部文選司郎中
籍貫南直隸無錫縣 (今江蘇省無錫市)
字號字叔時,號涇陽
諡號端文
出生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初七
(1550-09-17)1550年9月17日
逝世萬曆四十年五月二十三日
1612年6月21日(1612歲—06—21)(61歲)
墓葬無錫市錫山區查橋關涇村西南
親屬(弟)顧允成 (從子) 顧杲
出身
  • 萬曆四年丙子科應天鄉試解元
  • 萬曆八年庚辰科進士出身
著作
  • 《小心齋劄記》
  • 《涇皋藏稿》
  • 《顧端文公遺書》
Close

家族

顧憲成父親顧學是殷實商人,留下田地三百畝;長兄顧性成及二兄顧自成承繼父業,支援顧憲成及四弟顧允成參加科舉[2]

生平

仕宦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初七,顧憲成誕生於顧氏祖屋「端居堂」。他家境清貧,自幼好學,常夜讀達旦。曾在常州龍城書院求學。隆慶四年(1570年),補邑庠生員,治程朱理學,曾到常州府知府施觀民創辦的龍城書院讀書,期間「以文名世坊間。所刻諸論,皆其歷試冠軍之作」[3]萬曆四年(1576年),舉鄉試第一,萬曆八年(1580年)成二甲第二名進士,授戶部主事,與李三才一起編纂《萬曆會計錄》。萬曆十年,調任吏部稽勛司主事,歷任考功司,與同年中舉的魏允中劉廷蘭一起批評時政,反對首輔張居正[4][5]

張居正病卒後,顧憲成改任吏部主事。請告歸三年,補驗封司主事。萬曆十五年(1587年),因與內閣對立,謫官桂陽州判官。不久,遷處州府推官,因母喪去職。服闕,補泉州府推官[6]

萬曆二十年(1592年),任內被舉公廉寡慾天下推官第一,擢吏部考功司主事,歷吏部員外郎。第二年,明神宗想封其三個兒子為王,以拖延國本之爭,顧憲成上疏強烈反對,由寫信給同意並封的首輔王錫爵,反復論辯,結果「三王並封」之事不了了之。同年,顧憲成在京察中支持吏部尚書孫鑨,反駁「專權結黨」的批評,又反對王錫爵讓鄒元標辭職。此後,顧憲成推舉前大學士王家屏接替王錫爵,王家屏卻是支持立太子的,引起明神宗不快,被削籍歸里[7][8]

顧憲成罷官居家,聲名日高,朝廷內外交章推薦其復出,神宗置之不理。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朝廷起用顧憲成在南京光祿寺少卿,但顧憲成力辭不就。萬曆四十年(1612年)卒於家[9][10]

講學

Thumb
重建之東林書院

1583至1586年,顧憲成休假回鄉時,曾在學校講學。1594年,顧憲成辭職回鄉,四弟顧允成亦因批評王錫爵而被貶職,回到無錫。第二年,與內閣對立的無錫進士高攀龍被貶,亦回到故鄉。1596年開始,許多弟子登門造訪,借住在附近的寺院,顧憲成兄弟建造教室和宿舍容納弟子[11]

宋代時,楊時無錫建立東林書院;1604年,顧憲成重建東林書院,從士紳籌得捐款,無錫知縣常州知府都贊同其事,分別批出補助,縣令並捐贈祀田。參與重建書院的,除了顧憲成兄弟和高攀龍外,還有顧憲成女婿王永圖、無錫人安希范、劉元珍、陳幼學葉茂才張大受等,顧憲成期望在廟堂之外也能有所作為,並以「祠堂以崇先哲之懿範,則道脈系焉;書院以廣友朋之麗澤,則學脈系焉」為書院宗旨[12]

顧憲成為東林書院起草「會約」,訂立書院的宗旨,講學內容,並非科舉考試,而是面向廣大群眾,具有陽明學的精神。顧憲成希望透過講學,改變社會,每月講學3日,聽眾多達數百人[13]顧憲成和高攀龍也常到常州龍城書院、金壇志矩堂等書院交流講學。[14][15][16]

議政

顧憲成是東林書院主要講者,抱著「群天下之善士講習,即天下之善皆收而為我之善,而精神充滿乎天下」、「官輦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邊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無取焉。」辦院,教習之餘,往往批評時政,官員的為人,公開直率,對朝廷上年輕官員影響巨大,朝野和應,師生形成人際網絡,支援政治運動,後來被政敵批評為東林黨[17]。顧憲成等人想透過友好官員李三才等人,以在野身份影響政治,並透過書信和發動輿論,干涉和左右朝政。1608年,顧憲成去信首輔葉向高論政,被批評「遙執朝攻」;1610年,戶部尚書李三才被攻擊貪污和結黨,顧憲成也寫信給吏部尚書孫丕揚,為李三才辯解,但第二年李三才還是去職[18]

思想

顧憲成不贊同皇權專制,主張國家大事不應只由皇帝專權,應經過內閣六部判斷,並聽從士紳與百姓的輿論,以求「天下之公」。他也批評不關心天下國家的學者[19]

儒學方面,顧憲成遵從朱子學,主張性善,重視修養工夫,提倡靜坐[20]批評陸九淵頓悟說及陳亮的功利主張。他主要贊同王陽明良知說,卻嚴厲抨擊陽明學的「無善無惡」說混淆善惡,對世俗投其所好,沒有追求真性,使人陷於佛家道家,或與世俗同流合污,蔑視學習,他也批評陽明學末流輕視修養工夫,流弊深遠[21]

顧憲成反對「不學不慮」、「不思不勉」的「現成良知」,而是應該要「知輔行主」[22]、「崇實黜虛」、「學問不貴空談,而貴實行」、「學問必須躬行實踐方有益」。

地位

顧憲成是東林黨創始人[23],過世後第二年,御史方大鎮讚揚顧憲成講學窮理,團結士人,影響鄰近州縣,得「聖道之正直」,上疏請求祭祀顧憲成,並賜謚號[24]明思宗初年,獲贈吏部侍郎諡號端文。明末清初大儒陸世儀稱讚他是「豪傑之士」[25]

參考文獻

參見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