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健人(1932年1月13日—2022年9月27日),江蘇蘇州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癌症學家、分子腫瘤學基因治療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

Quick Facts 顧健人 院士, 性別 ...
顧健人
院士
性別
出生(1932-01-13)1932年1月13日
 中國江蘇省吳縣
逝世2022年9月27日(2022歲—09—27)(90歲)
 中國上海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籍貫江蘇吳縣
母校上海第一醫學院
職業病理學和腫瘤分子生物學家
機構上海交通大學
研究領域肝癌發生發展的分子機理
頭銜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Close

生平

顧健人出生於蘇州。其父顧唯誠是一名醫生,是蘇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始人,曾任該院院長。顧健人在蘇州長大,小學時代就讀於草橋小學,初中就讀於景范中學,高中時代在震旦大學附屬蘇州有原中學。[2]由於成績優秀,他得到了保送震旦大學的機會。他還同時通過了中央大學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國立上海醫學院、聖約翰大學醫學院四所大學的招生考試。顧健人與父親討論後,決定選擇國立上海醫學院。[3]1948年,顧健人進入國立上海醫學院醫療系就讀。在大學期間,他結識了同班同學方利君,兩人後來結婚。[2]

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後擔任上海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早年從事病理學研究,50年代末開始從事腫瘤生化工作。60年代初,首先證明了正常肝核糖核酸可使肝癌細胞生長受抑,並發生表型向正常細胞逆轉,說明正常細胞中具有抑制癌生長的表達產物[4]

顧健人自80年代開始,圍繞原發性肝癌,從分子水平進行癌變機理以及新的治療路徑的系統研究。1984年至1985年,他首次發現N-RAS基因英語Neuroblastoma RAS viral oncogene homolog是人原發性肝癌的激活癌基因之一[5]。之後又繼續對人原發生肝癌基因及相關基因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首次發現了包括N-yas,C-myc,C-est2、IGF-II英語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II受體及CSF1英語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受體等的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過量表達。其中尤其是肝癌IGF-I英語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I受體和CSF1受體的異常表達,形成了獨特的肝癌自分泌英語Autocrine signalling(英語:Autocrine)和旁分泌系統,導致肝癌自主性生長的物質基礎[6]

1989年開始進行肝癌抗癌基因的探索,從構建人正常肝和原發性肝癌的遞減CDNA文庫着手,尋找在正常肝中表達而在肝癌中轉錄受阻或結構有缺陷的基因。發現轉甲狀腺素蛋白基因英語Transthyretin是人原發性肝細胞癌的一種在基因結構及表達上存在缺陷的基因,可能是與肝癌相關的一種抗癌基因。他實驗室從12例啟東肝癌中發現3例存在「雜合子消失英語Loss of heterozygosity」(英語:Loss of heterozygosity),即一個等位基因的丟失,並發現4例249號編碼子突變。這些激活的癌基因和異常的抗癌基因組成了人肝癌的癌基因譜[4]。此外他首先在中國開展了對腫瘤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腦瘤的基因治療進入臨床試驗,並因此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兩項。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7][8]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