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三国时期东吴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韋昭(201年—273年),字弘嗣。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東吳史學家、經學家。因避司馬昭之諱,《三國志》稱其為韋曜。
少時好學能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令、尚書郎、太子中庶子、黃門侍郎、太史令等職。
258年,孫綝廢孫亮,立孫休為吳國皇帝,改年號永安,昭立五經博士而創設國學,立太學博士制度,開南京設皇家中央學府之始,為南京太學之濫觴;韋昭官拜中書郎,出任博士祭酒,掌管國子學。
264年孫休亡,孫皓即位,韋昭封高陵亭侯,擔任中書僕射、侍中,領左國史。時孫皓欲為其父孫和立本紀,韋昭認為孫和並非皇帝應入列傳。二人多次發生類似之事,使韋昭甚是憂慮。他自稱衰老而請求辭官,專心著書。孫皓終是不聽。後與孫皓不和愈加嚴重,孫皓以其不承用詔命,意不忠盡,終為孫皓所害,時鳳皇二年(273年),享年73歲。[1]
韋昭一生,歷經東吳四朝,是中國古代史上從事史書編纂時間最長的史學家,目為東吳第一史家。後世《三國志》多取材其《吳書》,南朝宋裴松之為《吳志》(到北宋才合為《三國志》)作注亦有用此書。
子韋隆,亦有文學天賦。[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