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尼阿明·亞歷山大羅維奇·卡維林(俄語:Вениам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Каверин,1902年4月6日[儒略曆4月19日]—1989年5月2日)蘇聯作家。
生平
卡維林出生於聖彼得堡西南的普斯科夫,當時他身為軍樂手的父親正駐紮在此地。卡維林原名齊爾博,16歲時離開普斯科夫到莫斯科文科中學就讀,期間開始對文學發生了濃厚興趣,閱讀了普希金、果戈理和狄更斯的眾多作品,並開始寫詩。1919年考入莫斯科大學,翌年轉入彼得格勒大學,同時在東方語言學院研究阿拉伯語言。受到導師提尼雅諾夫的影響,開始寫作散文和小說。
1920年,列寧格勒「文學之家」組織青年徵文比賽,卡維林以短篇小說《第十一公理》應徵得獎,並得到馬克西姆·高爾基的讚賞。卡維林曾參加文學團體謝拉皮翁兄弟的活動,他屬於團體裡的西方派,推崇霍夫曼和史蒂文森的作品。1923年畢業於東方語言學院,次年從列寧格勒大學歷史語言系畢業,繼續就讀研究生。1926年他發表了《幫派的終結》,他開始從早期的虛構作品向立足現實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轉變。1929年完成了《愛鬧事的人》,主題是描繪文學和科學界的政治鬥爭。
1931年卡維林的《不知名的藝術家》,要求保護藝術家的創作自由。不久就遭到批判,被稱作「鼓吹小資產階級復辟的作品」。這次批判使卡維林之後的做題一方面選擇民眾歡迎的主題,一方面又將自己的藝術想法融入其中。1938年,他的《船長與大尉》第一部出版。蘇德戰爭期間,卡維林擔任《消息報》通訊記者,曾參加過列寧格勒保衛戰。1942-1943年在北方艦隊服務,其間他完成了《船長和大尉》的第二部。
戰後,卡維林和詩人帕維爾·安托克爾斯基共同撰寫了愛倫堡和大衛·格羅斯曼主編的《黑書》中的第一章《索比布爾起義》。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蘇聯作家們組織了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批判,卡維林是少有的沒有參與圍攻的作家。正如莫斯科新聞所評論的,「卡維林表現了即使在最為困難的環境下,也仍然可以保持一個人的品質和高貴。他的例子是對眾多的向體制出賣自己靈魂的蘇聯作家的責備。」
作品
- 《大師和學徒》(1923),卡維林早期作品的合集,受到俄羅斯形式主義運動的影響,以科幻和偵探小說為主。
- 《船長與大尉》(1938-1946),獲得1946年斯大林獎金,並於1958年和1976年兩次搬上銀幕。
- 《如願以償》
- 《一本打開的書》(1955),描寫了齊莫達·厄莫麗娃和列夫·齊爾博這一對微生物學家的事跡。
- 《在鏡子面前》(1970-1975)
參考資料
- Maxim Shrayer. An Anthology of Jewish-Russian Literature: 1801-1953. M.E.Sharpe. 2007: 268–269.
- 卡維林. 船长和大尉.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
- STORIES OF LIFE Veniamin Kaverin. [2013-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韋尼阿明·卡維林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