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類錐蟲病(法語:Trypanosomiasis africain; 英語:African trypanosomiasis)或稱昏睡病嗜睡病(英語:sleeping sickness),是一種由布氏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5]引起的寄生蟲病,在人類或其他動物中均有發生。有兩種寄生蟲可感染人類:布氏岡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學名: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簡稱:T.b.g.)與布氏羅得西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學名: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簡稱:T.b.r.)。在昏睡病報告病例中,布氏岡比亞錐蟲引起的病例占98%。這兩種寄生蟲都是由嗤嗤蠅叮咬傳播的,在農村地區最為常見[6]

Quick Facts 非洲人類錐蟲病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又稱 ...
非洲人類錐蟲病
African Trypanosomiasis
又稱昏睡病
Thumb
血液塗片英語Blood film中的椎體蟲形態
症狀第一階段:發燒、頭痛、痕癢、關節痛[1]
第二階段失眠意識模糊英語confusion共濟失調[1][2]
起病年齡感染後1–3星期[2]
類型錐蟲病[*]被忽視熱帶病地方性流行媒介傳播疾病[*]疾病
病因舌蠅屬所傳播的Trypanosoma brucei英語Trypanosoma brucei[1]
診斷方法Blood smear英語Blood smear腰椎穿刺[2]
藥物潘他密汀蘇拉明二氟甲基鳥氨酸[1]
預後未經治療可致命[1]
盛行率11,000[3]
死亡數3,500[4]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specialty)英語Infectious disease (medical specialty)
ICD-111F51
ICD-9-CM086.5
DiseasesDB29277、​13400
MedlinePlus001362
eMedicine228613
Orphanet3385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在疾病發展的第一階段,起初會有發熱、頭痛、發癢與關節痛的症狀[6],這是從被咬後的一到兩周開始的[2]。幾周或是幾個月之後,疾病的第二階段開始,這一階段伴有意志模糊、協調性變差、身體麻木與入眠困難[6][2]。診斷是通過在血液塗片英語Blood film中或是淋巴結液中找到寄生蟲做出的。通常需要腰椎穿刺來辨別疾病是處於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2]

為預防嚴重疾病的發生,通常要將處於患病危險的人群使用布氏岡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血液測試進行篩選。若能在疾病早期,即在神經性症狀發生之前進行診斷,治療較為容易。使用噴他脒蘇拉明在疾病的第一階段進行治療[6]。對第二階段的治療,應使用二氟甲基鳥氨酸或結合使用硝呋噻氧英語nifurtimox二氟甲基鳥氨酸以治療布氏岡比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gambiense[2]。雖然美拉胂醇英語melarsoprol對兩種寄生蟲都有效果,因其嚴重的副作用,通常只被用於布氏羅得西亞錐蟲英語Trypanosoma brucei rhodesiense[6]

該疾病常發生於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該地區的36個國家中,有七千萬人有着感染風險[7]。在2010年,它造成了9,000例死亡,與1990年的34,000例死亡相比,有所下降[8]。據猜測,現有的感染人數為30,000人,2012年新增加感染人數為7,000人。80%以上的新感染病例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在近代史中,該疾病共爆發了三次:一次是從1896年至1906年,發生在烏干達剛果盆地的爆發,另外兩次在1920和1970年,發生於多個非洲國家。其他動物,例如牛,也可能攜帶該寄生蟲並且被感染[6]

症狀和體徵

非洲錐蟲病症狀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做血液-淋巴(hemolymphatic)階段,病徵包括發燒、頭痛、關節疼痛和瘙癢。發燒是間歇性的,每次持續一天到一周,間隔幾天到一個月,或更長。寄生蟲通過淋巴系統侵入循環系統與淋巴結腫大有關,被入侵的淋巴結通常嚴重腫脹。這是溫特博特姆征,即頸部後面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淋巴結。偶爾,在采采蠅飛叮咬的地方會出現下疳。在采采蠅叮咬後,如果不及時治療,寄生蟲將會克服宿主的防禦,並可能造成更廣泛的損害。症狀將會越來越嚴重,包括貧血、內分泌、心臟和腎功能障礙。

疾病的第二階段是神經系統階段,以寄生蟲通過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那一刻作為開始。睡眠周期嚴重失常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症狀,「昏睡病」也因此得名。睡眠 - 喚醒周期受到寄生蟲影響變得無組織,24小時的睡眠節奏變得分散,這導致患者白天長夢不醒,卻徹夜無眠;隨著寄生蟲入侵中樞及周邊神經細胞的程度增加而惡化病情,進入異常振奮的精神狀態,甚至對其他人物有攻擊性傾向;最後,一段時間之後,中樞及周邊神經就會走向訊號接收疲勞而陷入昏睡狀態,「昏睡病」因此得名。當該病發展至第二階段後,若沒有接受治療,患者通常會於3個月~2年內因呼吸或心臟等神經控制系統衰竭而死亡,而即使被治癒也會留下不可逆的神經損傷。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